晴時多雲

文化週報》諸葛四郎玩VR AR桌遊還能設陷阱

〈諸葛四郎大鬥雙假面〉利用VR及AR技術,讓老漫畫改頭換面得新生。(記者何宗翰攝)

採訪、攝影◎記者何宗翰

〈皮影隨我身〉透過皮影戲體感互動介面,讓觀眾可以自己身體的姿勢,操作皮影戲的角色。(記者何宗翰攝)

只要有心,也有方法,科技部也可以是文化部。

〈諸葛四郎大鬥雙假面〉在技術上的突破,是能讓一名玩家在透過VR和雙假面對打的時候,其餘多名玩家也能即時透過遊戲桌,把漫畫裡的場景轉化為桌面的關卡。(記者何宗翰攝)

「後.技.藝:科技部藝術研究展」將傳統民俗「技藝」以科「技藝」術重新詮釋,策展人邱誌勇表示,國內外將數位科技應用於藝術品典藏,約可分6類:藏品的科技藝術化、線上展示、互動展示:包含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混真實境(MR),3D掃描結合3D列印,以及沉浸式投映展示。

掌握了科技後,如何再現傳統文化?用什麼形式再現?如何與博物館展覽連結?該加入哪些隱含或更深層的意義?都是當代數位轉譯領域的重要課題。

〈諸葛四郎大鬥雙假面〉互動桌與VR漫畫體驗,是交大應藝所教授許峻誠、台藝大助理教授李俊逸2人利用VR及AR技術,將《諸葛四郎》中的經典故事再創作、研發成的遊戲。

許峻誠表示,葉宏甲是台灣國寶漫畫家,在1958年創作長篇武俠漫畫《諸葛四郎》,但現在年輕人,甚至40歲、50歲的人已經都不知道台灣有過這麼棒的漫畫,非常可惜,因此他們親訪葉宏甲的兒子並做了許多研究,希望透過遊戲設計,讓大家想去瞭解諸葛四郎。

許峻誠說,這款遊戲在技術上的突破,就是能讓一名玩家在透過VR和雙假面對打的時候,其餘多名玩家也能即時看到畫面,並透過遊戲桌,把漫畫裡的場景轉化為桌面的關卡,譬如有砲車、有陷阱、有炸彈、有草人,讓VR中的諸葛四郎有時會掉進洞裡,有時則會被弓箭手圍攻。

偶動畫翻轉紙紮印象

〈「紙人展─房間」靈靈壹〉是台灣一家百年傳統紙紮店「新興糊紙厝」,第四代紙紮藝術傳人張徐展因為面臨傳統紙紮工藝生意不好,決定翻轉從小看到的喪葬經驗、死亡美學,利用鐵絲、報紙做出有點嘻笑的紙偶,再用偶動畫的方式拍成數位音像,將嚴肅議題轉化成一種幽默感。作品受邀到法國巡迴展覽,將台灣傳統工藝帶上國際展場。

台南國寶級版畫家林智信,曾經做出世界最長的木雕版畫「迎媽祖」,長達408尺(136公尺),破了世界紀錄,除了木雕版畫技術式微,傳統迎媽祖的習俗也逐漸被淡忘。北藝大副教授戴嘉明將林智信作品裡的八家將、七爺八爺、白鶴陣、三姑六婆等角色,用3D列印方式,切割出雕塑的質感。

另外他也輸出8公尺長的2D迎媽祖隊伍圖,並以AR技術隱藏9個熱點,觀眾必須透過手機或平板觀看,才能顯現出3D影像和聲音,強調遶境必須要有人的參與才會熱鬧。

你動皮影戲偶跟著動

新媒體藝術家蔡歐寶和導演楊力州,利用布袋戲國寶陳錫煌《巧遇姻緣》中的生旦戲偶,結合AR技術,讓觀眾拿起地上的各代表生旦牌子後,3D戲偶即出現在前方螢幕中,生旦相遇就會對揖;北藝大教授魏德樂的作品〈皮影隨我身〉也有類似概念,請高雄皮影戲館提供戲偶,做出了一個皮影戲體感互動介面,觀眾可以透過自己身體的姿勢,操作皮影戲的角色,將傳統操作轉為科技操作。

以前的懸絲吊偶是用人手去控制偶,藝術家黃文浩、李柏廷、葉廷皓則設計出機械偶「黃安妮」,偶上頭有重達400公斤的控盤,可以電腦控制偶與真人舞者蕭賀文共舞;遺憾的是,蕭賀文在去年過世,無法在舞台上演出,〈梨園新意─機械操偶計畫─蕭賀文計畫〉所有內容必須重製,將人機共舞的紀錄改以沉浸式體驗的方式,黃安妮彷彿成為蕭賀文的數位替身,出現在表演現場,肉身破滅後,數位靈魂永生。

後.技.藝:科技部藝術研究展

● 地點:國美館

● 時間:即日起至109年1月12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