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國防授權法」的「禁車條款」

◎ 陳永昌

歷經數個月協商後,美國參眾兩院上週終於針對《國防授權法案》(NDAA)最終版本達成共識,眾議院與參議院先後表決通過,就等川普簽署生效。其中,「禁車條款」,封殺中國車輛進入美國大眾運輸系統已成定局。

禁車條款由民主黨眾議員勞德與共和黨參議員柯寧跨黨派領銜提出,兩人以保護美國國家利益為名,抗衡中國國營企業與接受政府巨額補貼的競爭對手以掠奪式價格搶攻美國市場,確保美國具備足以運作的鐵路和電動公車產業,尤其車上配備的監視鏡頭、GPS定位跟蹤器以及各種物聯網裝置,極可能為中國原廠提供源源不斷「監視與戰略資訊」,恐有危害國家安全之虞。

禁車條款的頭號圍堵對象─中車集團(CRRC)和比亞迪汽車(BYD),正是中國製造「走出去」的兩張代表性名片,矛頭對準這兩家公司,可以視為美中兩國貿易戰與科技戰的延長賽。來自官方的大量產業補貼,一向是雙方貿易戰談判過程最棘手問題之一;新能源汽車連同先進軌道交通裝備並列《中國製造二○二五》十大重點產業之中。自二○○九年開始,中國官方通過大規模補貼優惠刺激電動車產業發展,帶來中國市場佔據全球電動汽車銷售量半壁江山的「大躍進」式泡沫榮景。5G網路牽動新一代行動通訊標準,華為在5G技術領先優勢引起華盛頓的緊張與憂慮,而比亞迪躋身全球電動汽車龍頭,同樣也讓美國擔心未來交通運輸科技主導權落入北京之手。

勞德與柯寧兩人的提議,獲得來自「美國製造業聯盟」與「鐵路安全聯盟」等利益團體支持,背後更有來自國安系統奧援的影子。上星期國會議員進行最後協商之際,前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暨美軍太平洋司令布萊爾、前陸戰隊司令康威、前運輸司令部司令亨迪三位退役將領聯名投書《國會山莊》(The Hill)報,強調美國正致力於降低對傳統石油的依賴,如果轉而投靠中國新能源電動車技術,日後勢必將付出龐大外交與經濟代價。

為履行波士頓、芝加哥、洛杉磯與費城等城市地鐵車廂合約,中車集團已在芝加哥與麻州春田市兩地建廠,比亞迪位於南加州沙漠小鎮蘭開斯特市的電動巴士廠也在前(二○一七)年竣工啟用。過去半年多來,兩公司積極展開遊說反擊攻勢,強調帶來的工作機會與使用美國在地生產零件比例。最後,在眾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卡錫折衝下,爭取到兩年後再正式生效緩衝時間。比亞迪工廠所在地蘭開斯特市正是麥卡錫的選區,他也是兩年前新廠啟用剪綵儀式的致詞嘉賓。與他站在同一陣線的蘭開斯特市長帕瑞斯說:原本以為這個工廠馬上要完蛋了,現在還有兩年時間慢慢殺死它!

(作者為台北市民間工商社團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