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與家長談清華大學特殊選才

◎ 焦傳金、彭心儀

十二月十三日,清華大學公告特殊選才(拾穗計畫)錄取結果,在一千一百多名的申請者中,六十名高中生將進入清大就學。

清大實施特殊選才已經六年了,我們不看學測成績、不看評量尺規,我們全力挑出「具有特殊才能、特殊優良行為,或逆境向上且具強烈學習熱忱」的學生,尤其是那些可能無法透過現行招生管道入學,或是透過現行招生管道入學相對不利的學生。特殊選才的甄選方式方能鑑別出部分具有特殊才能、經歷或成就的學生。

清大的特殊選才絕對不是只看單一指標或特定才能,而是綜合考量每位申請者的學習歷程與人生經驗,我們的「全方位審查機制」,仔細從申請者的備審資料和單獨面談、以及嚴謹的討論過程中,找尋申請者願意長期投入且表現優異的特殊專長,或能展現正面影響力的行為事蹟。審查委員尤其看重那些能在有限資源中依舊努力向上的申請者,顯示他們擁有「堅毅、挑戰自己、善用身邊學習資源」的人格特質。最後透過審查委員討論制,共同議決錄取名單。

為了讓特殊專長的學生延續過去主動、自學的能力,清大更打破現有學習框架建立了創新育才方案,以一○七學年度的「實驗教育方案」為例,除了校訂二十八至三十個必修學分外,特殊選才入學生(與校內各學院一%的學生)能自主選擇指導教授、業師,組成個人專屬的學習輔導小組,自行組合校內外將近一百學分的課程,提出未來三年的課程規劃與畢業專題,課堂之外的海外學習也能取得學分,並由教務長召集各學院代表組成學習審議小組為學習把關。

回想這兩個多月來密集、冗長的評審過程,我們知道這些出色的表現背後,是一整個家族、學校師長們長久的付出與陪伴。寫這封信之際,一個個緊張但堅毅的年輕面孔閃過腦海,我們仍能深切感受到孩子自信中隱約的不安、家長殷切期盼下的焦慮。我們想對家長們說,謝謝您用心培育。有太多的遺珠之憾,我們對於沒有被錄取的孩子,他們第一時間的反應感到憂慮,擔心負面情緒會打擊這些孩子,我們相信您必定會以無比堅強的愛,支持孩子們走過這低谷,陪伴他們找到內心的力量。我們希望您的孩子理解,人生不是一場比賽,而是執著與堅持的體現,這也正是特殊選才的精神。

(作者為清華大學教務處招生策略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員)

愛因斯坦考不上台灣的大學

◎ 鄧鴻源

清華大學公布一○九學年拾穗計畫錄取名單,逾千人報名,僅錄取六十人,競爭激烈破紀錄,上榜者包含受社交障礙所苦的數學天才,亦有熱愛歷史、花二年寫出七本書的自學生,更有高中正妹棄模特兒伸展台,投入偏鄉貢獻,也獲拾穗肯定,都錄取清大學院學士班。

這是很棒的計畫,讓許多傑出青年也可以憑自己特殊專長進入大學,否則若按照一般方式,需要學測成績,這些人將永無機會進入著名學校。如數學或寫作天才可能在其他學科的表現並不出色,如果以學測取人,可能埋沒天才。

幾年前以熱心公益聞名的沈芯菱,是透過繁星計畫進入清大人文社會系,畢業後再進入台大新聞所,如今她已是台大創新科技博士班候選人,同時也在美國哈佛大學商管高階班進修。

她是十大傑出青年,也被美國商業雜誌評為台灣版諾貝爾和平獎得獎人,更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落入凡間的天使」。如果沒有繁星計畫,如今她能唸台大與哈佛嗎?

同理,當年如果不是瑞士聯邦理工學院也採取類似今天清大的甄試方式,可能沒有日後發明相對論的愛因斯坦,因為愛因斯坦只對數學與物理很強,語文等方面則不太在行。歐美國家與以色列,也有類似甄選傑出人才的方式。

將相本無種,男女當自強。愛因斯坦與沈芯菱的例子告訴我們,學校甄試人才的管道應多元,以免有遺珠之憾。教育不應為了所謂表面的公平,而埋沒真正的天才。

(作者現任大學教授,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