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星艦、戰術核武與台灣

國軍事專家費學禮。(資料照)

◎費學禮(Richard D. Fisher, Jr.)

在台灣面臨愈來愈明確且與日俱增的中國入侵威脅之際,全球戰略重心也正從地球移往太空。這給予台灣與美國的其他民主盟邦,針對中國共產黨的侵略行動擘劃長期性威懾策略的機遇。

二○二○年之後,台灣將面對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能力在多重領域,無預警發動襲擊的可能性;這種攻勢將結合網路戰、經濟戰等非動能性行動(non-kinetic operations),以及大規模飛彈攻擊、全面性封鎖、海空入侵行動等真槍實彈。萬一中共及解放軍取勝,台灣的民主文化將在集中營裡灰飛煙滅,大批人口將被放逐到中國的遠僻邊疆,還有許多年輕人將被迫從軍。台灣將變成人民解放軍向全球投射核武、海軍和空軍戰力的大型基地。

台灣建置非對稱性武器 嚇阻中國

在下個十年的前期,台灣還有可能透過加快建置傳統戰力,即新型F-16V「四代半戰機」、更現代化的M1A2T艾布蘭主力戰車成軍,加上可迅速部署的水雷、長程火砲、新型反艦與攻陸巡弋飛彈等多種非對稱性武器,對解放軍的侵犯企圖發揮嚇阻作用。況且,美國持續投資研發F-35等第五代戰機、B-21等新一代戰略轟炸機,以及多種新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和高超音速飛彈,也有助於提升台灣的戰力。

中國擴展經濟 為解放軍投射戰力

然而,一旦中共藉由摧毀香港的民主文化,滅絕新疆的伊斯蘭信仰,順利壓制內部的挑戰,二○二○年代中期後,中共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將更為直接,而隨著中共對全球經濟、政治和軍事的影響力不斷累積,也會對台灣構成日益沉重的間接性壓力。

中國正在建構全球性霸權,透過打造眾多區域和全球網絡,在不同區域達到菁英掠奪(elite capture)的目的;當中國對大部分國家的經濟都擁有支配性力量時,就能佈建軍事網絡,為解放軍向全球投射戰力開路。二○一九年七月初,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便坦承,遍布全世界的「一帶一路」倡議,也具有擴張中國全球軍事影響力的目的。

當人民解放軍有能力向波斯灣派出多支航空母艦打擊群及兩棲作戰部隊,支援伊朗的核武恐怖威脅,或開入南大西洋地區,為阿根廷企圖從英國手中奪回福克蘭群島的行動助陣時,華府可能被迫迅速調動駐守亞洲的軍力,進一步凸顯中國對台灣的間接性威脅。

不過,在美中兩國當下為了掌控地月系(Earth-Moon system)而激烈競爭之際,我們還有機會可以強化長期震懾能力,遏制中共侵略。到二○二○年代前期,中國的軍民兩用太空計畫或許就能建立武裝太空站,二○年代中期建立武裝月球基地。人民解放軍的戰略支援部隊如今控制地球上規模最大的雷射武器和飛彈武力,可攻擊近地軌道和中地球軌道上的美國衛星。中共很清楚,為了宰制地球,必須稱霸太空。

川普太空政策 可威懾中共侵略

幸好,對於台灣等美國民主盟邦和夥伴而言,川普政府決定聚焦太空政策,讓美國迅速在二○二四年重返月球。這將有助於加速太空系統的發展,在短期內取得對抗中共侵略的決定性威懾能力,甚至反制中共對台灣發動閃電突襲。然而這樣的成果不會從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主導的二○二四年登月計畫中產生,而是會在美國民間企業發展強大太空運輸能力的潛力中顯現。

例如,伊隆.穆斯克(Elon Musk)創辦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 Corporation)正在研發的太空火箭「星艦」(Starship),號稱有能力載運一百公噸的貨物前往月球或火星,而且由於可重複使用,成本更是出奇低廉。穆斯克甚至提到,「星艦」可用於地球上的運輸任務,每趟或可載送多達一千名乘客,在一小時內抵達地球彼端。這可能是假設每位乘客都分配到一百公斤載重的情況。

美國政府似可考慮採購少量「星艦」火箭,在發生人道災難或軍事威脅時,做出立即性回應。從一九六三年服役至九二年的美軍一五五公釐「W-48」戰術核砲彈,重量僅五十八公斤。當時,美軍的戰術核砲彈為防禦性武器,射程僅三十公里;但採用新式衝壓噴射引擎的一五五公釐砲彈,射程可達一五○公里,若在台灣使用,將足以嚇阻試圖入侵這個民主島國的解放軍部隊。

一艘「星艦」或可在一小時內,將一千枚小型戰術核砲彈送到台灣,大幅降低美國將這類武器部署在亞洲的必要性。最有可能的是,根本不需要那麼多戰術核砲彈,就足以讓中共相信,即使快速集結好幾波包括兩棲和空中機動部隊在內的兵力,準備對台發動突襲,最後都不會得逞。

台灣證明是美在太空領域的夥伴

這類威懾策略能否成真,還有許多問題必須解決。首先,美國必須研製出新型的戰術核砲彈,因為剩餘庫存已在一九九二年後銷毀。其次,當然「星艦」必須證明它的應用潛力,例如達成穆斯克設定二○二二年登上月球的目標。

此外,要建立地球往返太空的商業性交通模式,也必須興建大型的離岸太空港(offshore spaceports),以符合安全和降噪標準,這點在亞洲尤其重要。

不過,從以下兩個層面來看,前述目標仍有希望達成。首先,台灣已證明自己是美國在太空領域的夥伴,因為台灣已使用美國發射載具,將多枚衛星送上太空,並對國際太空站(ISS)進行的跨國實驗做出貢獻,甚至參與設計小型月球登陸器的主要零件。在「星艦」投入商業貨運服務初期,台灣將是一個理想的目的地;太空港的開發計畫,也將有助於台北參與新興的「太空經濟」。

台美已針對戰略議題重啟對話

再者,台北和華府已針對「戰略」相關議題重啟對話,其中想必也包括美國延伸其核威懾力量。美國戰略司令部(USSTRATCOM)前司令海頓(John Hyten)上將,在二○一九年二月下旬前往美國國會出席聽證會時,曾提及司令部二○一八年與多國「高層領袖」會晤,以確保各國與美國的「盟邦與夥伴」關係,台灣也包括在內。

其實,美台之間的核合作並非新鮮事。一九五八年第二次台海危機(即八二三砲戰)爆發後,解放軍的火砲狂轟濫炸,飛機傾巢而出,美國空軍就曾在台灣短暫部署配備二十千噸當量核彈頭的MGM-1「鬥牛士」地對地巡弋飛彈,阻止毛澤東揮軍入侵台灣。或許在幾艘「星艦」助陣下,習近平也不得不認為,維持台海和平才是上策。

(作者費學禮為美國智庫「國際評估與戰略中心」資深研究員。國際新聞中心孫宇青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