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國家正常化不應被武力嚇住

台灣走向國家正常化的進程,在相當程度上取決於人們對中國是否會對台動武的看法。不僅泛藍陣營用這點來恐嚇台灣民眾,以此來阻止、拖延法理台獨的步伐,泛綠陣營內部也不乏認真的擔心:現在是否到力推制憲正名的時候?中國到底會不會打?

一周前五角大樓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顯示:中國一方面迅速擴張軍力,對鄰近國家的威脅能力在增強;另一方面,中國國內則面臨相當嚴重的各種不穩定因素。所以台灣和其他亞洲國家既要警覺,但也不必驚惶。該報告也明確顯示,解放軍目前沒有攻克台灣的能力,尤其是在美國介入的情況下則更沒有可能。

「台灣如遭攻擊,美將協防」

僅僅是中國軍力的增長就可能削弱美國在亞洲的影響力,而如果中國武力犯台,則直接威脅美國的民主理念和其在整個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所以對台海衝突的干預,美國軍方是有基本共識的。美國戰爭學院(NWC )教授柯爾( Bernard Cole)在「中國軍力報告」發表後對「華盛頓觀察」表示 ,美軍的確有同中國軍方作戰的準備,他說,「美國自然會有她的應對策略,第一個設想的狀況就是在台海衝突中,美軍要如何同解放軍交戰並予以反擊。」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廷( Timothy Keating)也在今年三月上任時就明確表示,「如果台灣遭到中國大陸進攻,美國將協防台灣。」

而在美國干預的情況下,中國當然一定是輸家。儘管中國歷年都在增加軍費,但其軍事和美國的差距依舊非常懸殊:中國的軍費開支最高估計是一千二百億美元,而美國是四千多億,不僅全球居冠,並是排其後的英、法、德、中、俄、日、印等十五國的總和。北約的其他二十五個成員,全部軍費才是美國的一半。

美國海軍重心向亞洲轉移

在武器方面,美國更佔優勢。美國有九個航空母艦群(正建第十個),而中國連一艘都沒有。美國的戰機多已第四代,但中國則還沒有完成第三代。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羅赫德( Gray Roughead)最近說,美國海軍重心正向太平洋轉移(增至六成),大西洋減到四成(過去兩大洋各佔一半);下年度美國將投入十八艘能攔截飛彈的神盾艦,其中十六艘部署在太平洋。在核武方面,美國庫存一萬個核武器,是中國的五十倍。

戰爭不僅是打軍事,更是打經濟。中國雖持續經濟增長,但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去年底還不到美國的四分之一,僅相當於兩個紐約加上德州;人均收入是美國的三十分之一。打仗需要石油,而中國石油七成五需從中東和非洲進口,其漫長的運輸線,尤其麻六甲海峽,戰事爆發後很容易被美軍切斷。

在政治層面,中國在全球沒有真正盟友。而美國不僅和日本有安保條約,和澳洲有軍事條約,並致力和印度建立戰略伙伴。近年連日本也致力和印度發展關係,安倍首相在其新著「走向美麗的國家」中說:十年後的日印關係如超過日中,不會令人感到奇怪。

「死也不敢打,一打就死」

與外部因素相比,中國武力犯台更缺乏內部條件。這次的「中國軍力報告」對中國內部的動盪因素著墨很多,指出中國領導人正面臨國內各種問題的巨大挑戰,能讓軍方動用的資源非常有限。而面對國內的動盪因素,中共高層領導人最關注的絕不是台灣,而是自己的權力。日本首相安倍在其新著中曾提到,他訪問平壤時觀察金正日,他既非愚人,也非狂人,而是非常「現實」,只想保住自己的權力。這點和胡錦濤等非常相似。而任何像武力犯台可能使他們喪失權力的事,他們都絕對不會嘗試。所以,連一位堅決主張中國統一台灣的中國留美學者都表示,在台海問題上,中共對台灣是「死也不敢打;要死了才有可能打;一打就死」。

不僅中共高層絕不敢輕舉妄動,任何一個高官子弟的「太子黨」階層都不希望對台動武。西方專家認為,中國目前的經濟是「盜竊經濟」,即在走向私有化的過程中,權力者乘機瓜分國家財產。目前中國這種政治專制、經濟開放的雙軌制度,正好給了權力者最好的發財機會,他們絕不會因台灣等問題而放棄。

中國民眾最大興趣不是台灣

而中國民眾對武力犯台更無興趣。中共建政以來,目前是中國人的意識形態最弱的時候,他們最大興趣是發財致富。現在中國股民已近一億,等於不分老少中國每十三人就有一人炒股。而任何像對台動武等軍事行動,都可能導致西方制裁,打斷中國的經濟發展,打破每個中國人的發財致富夢。

既然內、外部條件都不具備,中國當然就無法武力犯台,只是威脅恐嚇而已。但這並不說明台灣就可以掉以輕心,不需要買武器。事實上,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台灣都應該擁有強大的自衛能力,一方面能在萬一的時刻擁有抵抗力量,另一方面也展示台灣自衛到底的決心和實力,進而打消北京的任何幻想。

同時,台灣更應該積極推動國家正常化,在中國尚沒有足夠軍力攻台的情況下,在自己國內把生米煮成熟飯。這是一個艱難但完全有可能的過程,關鍵看綠營的信心和決心。

(作者曹長青,中國旅美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