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邁克波特談醫院規模

■ 洪志宏

邁克波特在台灣有關醫療價值之演講,引發以何種結構來提供有價值的醫療之討論。

波特認為醫療以病人為中心,以疾病為組織單位是正確的觀念。但癌症病患同時會有各式疾病,醫院亦有責任提供全人照顧,如何兩全其美呢?

美國各大醫學中心皆成立「醫院中之專科醫院或中心」,如兒童、癌症、眼科等。除獨立空間外,並匯集了醫學中心此領域的專家,提供團隊醫療。但病患資訊與醫療資源亦在醫學中心架構下橫向串連。有心臟病之癌患,可同時在醫學中心的癌症與心臟專科醫院就診而毫無隔閡。

病患到傳統醫學中心就醫的缺點,是醫師執行各式治療、缺乏整合,無法提供完整專科服務,且需奔波於各大樓間。但如波特所指出之方向,醫學中心陸續成立專科中心。以我們為例,病患到癌症中心就診,內有腫瘤病房、門診化療、聯合門診、放射腫瘤等區。各部位腫瘤皆設立團隊,不但外科有頭頸癌外科、婦癌科等次專科,連診斷、放療、化療、病理皆有特定醫師,成員遵循治療指引進行診療。團隊主要醫師在同一時間看診,使病患在同一時間與空間內完成多科診療。並有個案管理師提供照護諮詢及監控療程、精神科醫師做心理輔導、營養師進行營養照顧。本質上就是一完整專科醫院。我們知道多家醫院將成立類似組纖,且各醫院亦有移植、腦中風等以疾病為導向的中心。

以癌症治療為例,不附屬於醫學中心專科醫院之優勢,在於整合容易,可以小而美。但困境在資源較不足。購買新儀器時會因只限定癌患無法達到經濟規模而卻步,或要病患額外自費。受困於外科次專科常只有少數醫師而無法照顧需多科處理之重症病患(如全骨盆腔臟器摘除)。因此早期病患照顧沒問題,對於嚴重或復發病人常無法提供後續照顧。但此有例外情形。如美國紐約史隆凱特林及休士頓安德森癌症專科醫院,有五百多位主治級醫師及專業人員,每年有超過一萬七千人次住院及一萬四千例手術。正因達到適當的經濟規模,可以獨立提供完整照顧。

不同類型的醫院有其優缺點,因此照顧品質之高低,非在醫院規模,而在是否誠心付出。單獨之癌症專科醫院願意不計成本添購設備,補充人力,就可彌補其缺點。醫學中心成立疾病中心,進行專業性整合,亦可達大而美之境界。最重要的是主事者心態,而不在規模大小。

(作者為林口長庚醫院癌症中心副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