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惜食 談廚餘付費處理

◎ 陳文卿

環保署日前大力推動「吃多少點多少」的惜食環境教育政策,值得大力按讚!

依據環保署一○七年統計資料顯示,全國廚餘回收量逾五十九萬公噸,用廚餘桶堆疊起來約一萬三千五百棟臺北一○一的高度。大量的食物浪費,也增加環保成本。即使不談全球仍有約二十億人處於飢餓狀態,台灣的糧食自給率約僅三十%,相對於世界各國是偏低的。而且由於農地被工廠、住宅侵蝕而越來越少,預期糧食自給率只會逐年下降,確保糧食安全已成為不容忽視的國安問題。

而減少食物浪費除道德勸說外,建議可從收取廚餘處理費著手。國內二十多年前制定的廢棄物處理政策,是將垃圾分成資源物、廚餘與一般垃圾三大類。除了必須焚化處理的一般垃圾民眾必須付費處理外,包括容器、紙張等可回收再利用之資源物質,以及可做堆肥或養豬之廚餘,都是免費回收處理。

這樣的政策推動二十多年,民眾配合情形也十分良好。以往餐廳所產生之廚餘,大部分交由養豬戶主動上門收取,有時候甚至還可以每噸約數百元之價格販售。可是從去年中國大陸爆發非洲豬瘟以來,國內基於防疫考量而限制廚餘養豬,已造成許多餐廳廚餘面臨無處可去的困境。

養豬再利用途徑受阻後,所回收之廚餘就只有堆肥再利用一途了。而厭氧消化產生沼氣綠能雖是國際趨勢,國內也有幾個縣市積極推動中,但目前未能正式上路。廚餘不能養豬之後,不論是採取堆肥或厭氧消化,都須負擔處理成本。而廚餘是否仍維持免費回收處理,就有待商榷了。建議應比照一般垃圾,對於廚餘也應收取處理費用。除符合公平原則,韓國首爾對廚餘甚至收取更高之處理費用,並限制廚餘不能混入一般垃圾中,民眾自然就減量了。

源頭減量、妥善處理、回收再利用是廢棄物處理的三大法則,而經濟誘因是最重要的政策工具。如果沒有非洲豬瘟的顧慮,廚餘養豬再利用由於具經濟效益,免費回收很合理。但時空環境改變,政策上就必須修正了。

(作者任職環保技術服務業,新竹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