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必須「重新開機」

隨著總統與立委選舉候選人進行登記,二○二○大選昨天揭開序幕。

這次大選,攸關台灣是否再度政黨輪替,決定民進黨能否繼續完全執政。一年前,六都等地方選舉執政黨大敗,政治群雄紛起,小黨接踵成立,這次立委選戰因此更為熱鬧,國會各黨或難過半。同時,中國加緊對我國打壓滲透,香港情勢尤增添國人對中國的反感。從而,「二○二○是台灣命運的關鍵」、「役勝民主存、役敗台灣亡」等警告,都出自政治人物之口。

除了個別政黨或政治人物的得失,公眾應也同樣關切,自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以來,我國的民主是否向上提升,這次大選能否扭轉二十多年來民主政治的若干負面效應,使國家社會經濟突破困境,正向發展,未來更有希望。

正因如此,近日在大選喧囂熱鬧之際,有識之士大聲疾呼,期待大選能為台灣帶來正向能量。要讓「下一代看得到未來」,強調台灣必須「重新開機」,從基礎建設、金融、轉型正義、中國政策、國防著手,以新思維及新作為,積極改革,掌握二○二○國家發展關鍵年。

距投票五十幾天,這些主張與呼籲切中要點。台灣如今面對的挑戰和困境,最迫切的當屬經濟亟需提振,產業要轉型,低薪困境待突破,讓年輕人有希望。建設方面,南北、東西發展失衡,民間不缺資金,卻受制金融改革不足,未能有效挹注建設,反而淨流出為外國所用,還要承受匯差風險,保險業尤為顯例。國防方面,儘管專家幾乎都同意,採募兵制形同面對野心中國自廢武功,須改回徵兵制,少子化加深了兵源不足的危機,但政治領袖視而不見,欠缺改弦更張的魄力與決心。對外關係,邦交國日減,雙邊、多邊經貿自由協定都一籌莫展,台灣被邊緣化的危機無力化解。

再看我們的政壇。不分政黨政客,每天相罵、彼此厭惡、互扯後腿;名嘴推波助瀾,全年無休,選戰季節尤加碼演出。在惡劣政治文化中,政客眼中只有選票,政黨為勝選不擇手段;網路科技提供民粹溫床,內生與外來的假訊息大行其道,政客粉絲黨同伐異、鮮論是非,立場是檢驗對錯的最高標準。朝野只見爭鬥鮮少合作,社會不斷撕裂分化,民主化二十多年來,政治熱情感性壓過衡平理性,面臨嚴厲挑戰的台灣,解決難題突破困境的能力大遭侵蝕,基本或長期的問題少人聞問。邱吉爾的名言,有如今日台灣的寫照︰如果我們始終在「過去」和「現在」之間爭吵,我們必將失去「未來」。

曾經執政的兩大黨,表現最令人失望。以近日宣布的不分區立委名單來說,民進黨充斥派系角力爭鬥,國民黨跳脫不了黨主席、「紅色名單」與統派鐵粉糾葛,兩黨的提名亂象印證了民調所反映的,台灣政治人物總是個人及政黨利益優先,把國家利益擺最後。兩黨的大選主要訴求同樣未見高明,分別販售「芒果乾」與「鎖國、戰爭」兩個老口味,尚未能以正向、能量、希望,負責任地勾勒願景及具體方策,強化台灣實力,進行理性辯論,說服公眾,以突破當前國家社會的重重困境。

或因如此,大選熱身賽至今,至少出現兩個現象。其一是民調顯示,未決定或已決定不投票的民眾有兩至三成。另一是以不喜歡或討厭某人,採「消去法」決定人選者不在少數。選舉要讓人選好的,以厭惡為準未必理性,或許出自無可奈何,但有如去年地方選舉結果,可能選出未必適當的人選,須以罷免補救。

民主化以來台灣政界諸多不理想的現狀,顯示選民須警惕。十八世紀蘇格蘭哲學家休謨(David Hume)主張,包括代議政治等政府機制,有助促進社會長期利益和福祉。但在台灣,政治人物及政黨顯然把國家利益放在末位,短視、求近利、漠視未來是其通病。從而,台灣公民在大選應回歸基本面,認清政治人物是為人民做事公僕的本質,投票審慎選擇,選後強力監督;權力使人腐化,縱容或甚至充當政客狂熱的粉絲或崇拜者,是本末倒置,害己害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