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電價「雙低」沒道理

◎ 魏世昌

貴報報導,根據台電的報告,我國去年住宅用電每度二.五二一七元,續居全球第三低,僅高於墨西哥的一.八九一七元、中國的二.三八二二元,工業用電價格則是全球第五低(前年是第六低),僅高於挪威、美國、瑞典及芬蘭;且台灣是唯一兩項都在前五名的國家,電價呈「雙低」趨勢。

台灣電價長年偏低,不可諱言,跟選舉考量不無關係。其實電價在台灣來說,從來不是單純的能源或是民生議題,它跟政治有關,尤其是不管任何政黨執政,到了選舉之前,基本上對於電價是否調漲,或是否有一個調整的空間,都非常謹慎小心,因為深怕得罪了大部分的老百姓。

但事實上,台灣電價該不該漲,不應該成為任何政黨討好選民的工具。因為台灣大多數所發的電,是靠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然而電價不漲或凍漲,等同於是在補貼化石燃料。不論是發展綠能、推動節能,如果沒有讓能源價格合理化、正常化,推動綠色經濟的市場誘因也就變得不高,這和政府倡導與推動的能源轉型政策,亦即朝減煤方向進行,甚或與民意期待維護空氣品質(火力發電廠是台灣空污的主要元凶),無不是背道而馳。

此外,台灣電價太便宜了,不僅低廉的電價導致用電浪費(就人均用電量排名來看,排除部分人口稀少、處於極端氣候的地區,台灣高居全球第四位,在美國之後),更是劫貧濟富。因為台電是一家幾近百分之百國營的企業,故虧損到最後一定要政府增資補虧損,或是待其未來有盈餘後,把這個原來要繳庫的盈餘拿去補虧損─等於「用得愈多,補貼愈多」,拿全民納稅的錢來負擔企業用電和用電多的大戶。

電價牽涉的議題極為複雜,從產業結構到台電的效率,都必須檢討。但身為全球前幾大煤炭進口國、天然資源匱乏的台灣,電價絕對沒有比產油國還低的條件。

(作者為資訊工程師,宜蘭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