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解開憲政僵局 重建理性政治

■ 蘇俊雄

由於朝野政黨在國會議事上的對立僵持,本年度的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迄今仍未完成立法審議。許多朝野有共識、較無政治爭議的民生法案,也因為立法議程的安排,一再成為政黨惡鬥的祭品。台灣政治的益趨極化對立,國政空轉,已嚴重影響到了國家的各項發展;零和對抗的政黨惡鬥,也使得強調相互尊重、理性思辨的公共討論愈加困難,並且讓許多人對政治感到失望甚至嫌惡,而有害於憲政民主的鞏固。

造成當前台灣憲政困境的原因很多,有威權統治的歷史遺緒,有國際與地緣政治的環境限制,有憲政制度與憲政文化上的問題,當然也有人的因素與責任。由於成因與癥結多端,當前台灣所面臨到的憲政困局,每每讓人感到力有未逮、束手無策。許多論者指出了台灣憲政制度的設計缺失,而試圖尋求憲政制度的結構性改革;可是遠水畢竟救不了近火,在當前政治極化對立的情勢下,憲政改革之路更是困難重重。

政治極化對立的惡性發展,並非台灣所獨有,許多民主國家都曾經或者正在面臨類似的考驗。以美國為例,政治的極化發展在近年來也相當嚴重,論者每以「黨派戰爭」、「文化戰爭」等字眼,形容當前美國的政治情勢。不過,許多論者也指出,美國政治上的對決紛爭,主要是出於政治菁英與意見領袖階層的極化發展,至於一般美國人民的政治立場,整體而言還是趨中而溫和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溫和派的政治菁英是否願意挺身而出,跨越黨派的藩籬,共同合作主持公道,往往是節制、緩和政治對抗、解開政治僵局的關鍵。以稍早前美國有關聯邦司法人事同意權行使的爭議為例,先前居於少數的民主黨參議員,為反對布希總統所提名之意識形態極端保守的人士出任法官,每以議事杯葛的方式拒審若干法官人事同意案;而共和黨的參議員,則揚言以修改參院議事規則、限制少數杯葛議事之權力的激烈手段來反制。後來,十四位分屬民主、共和兩黨的溫和派參議員,妥協出了一個共同的政治約定,才將這場山雨欲來的憲政風暴化於無形。當然,不同的民主社群各自有著不同的機遇與條件,他山之石未必可以攻錯;不過,其他民主國家的政治菁英解決對立僵局的胸襟與智慧,應可給予我們相當的啟發。

我國的立法院不乏自許溫和理性問政的秀異之士。可是對於當前一再重演的議事對抗,溫和派的立法委員往往旁觀虎鬥,頂多在媒體上發發牢騷,感嘆鷹派當道,而沒有勇於承擔的積極作為。溫和理性不應該只是政治人物的形象包裝,而是一種務實解決問題的積極行動策略。正所謂事在人為,自助而後人助。藍綠陣營內的溫和派若以國家前途為重,以百姓福祉為先,能夠跨越黨派對立的格局,合作協力,則無待朝野領袖的和解或者國會多數聯盟的形成,就足以發揮主導政局的關鍵少數力量,解決當前議事對抗、國政內耗的僵局。在當前政治極化對立的險惡情勢下,重建理性的政治,對以中道自持的政治菁英來說,既是一展身手的機會,也是無可旁貸的責任。

(作者為台灣大學名譽教授、第六屆大法官)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