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決勝21點》與美國名校

◎ 陳信文

在科技部的安排下,國內接受科技部補助GLORIA(Global Research and Industry Alliance)計畫的清大、台大、北醫、中央、中興等學校,以一週的時間前往紐約市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IBM華生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及加州柏克萊大學參訪,同時在波士頓與矽谷也各舉辦了一場產學媒合會。

美國有著許多頂尖的大學,但是各有相當鮮明的特色。如電影《決勝21點》的主角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學生,就很有說服力,若說是哈佛大學的學生就不像。因為哈佛的學生應是較藍血,而麻省理工的學生會較多理工怪咖。臉書的發展者出自哈佛,就很合理,但若是來自加州柏克萊大學,就會有些唐突。因為同學間為了利益互告,就不太像是柏克萊的風格。但若想到綁白布條為理想挑戰主流,則就非推柏克萊的學生莫屬。

當然這些多少是「刻板印象」,但美國各大學的發展作法與特色存在著不同,則是確定的事實。如柏克萊大學過往強調學術與教育,一直到近年才開始強調創新創業與技轉,而且學校對新創公司可以接受股票作為技術轉移的代價。這樣的作法與精神,與台灣的學校非常類似。但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產學聯盟已存在逾半世紀,而且學校不接受股票,收入是以校友的公司的日後捐款為主。此點與台灣的大學做法明顯不同。

對照美國大學的多元與特色,創意與靈活是台灣的優勢,對於大學發展作法上的不同應給予較多的支持。人才培育、知識創造與提高社會福祉是大學重要的責任,此點應是大學的不變;但是如何達成目標,應鼓勵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培育不同的人才,創造不同的知識與需求。沙拉(tossed salad)的美味,是由色彩繽紛的各種菜所組成;若是成了大熔爐(melting pot),這個社會的趣味會少了許多。

(作者為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副校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