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當厭惡披了一層善意外衣…

◎ 李昀岳

「跨虹者」其實在玩一個他們自己最怕的概念:「性別(含性傾向)是流動的」。不過他們總會把「異性戀比同性戀更好」當作前提,後續則很有可能是「你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之類的論調。

即使看起來是「善意」、「自由」的說詞,但追根究柢,無論使用的話術是「同性戀沒有不好,但同性戀的生活方式不好」、「我們不反同,只是你有更好的選擇」,都仍是踩著「同性戀比(異性戀)較糟」的基石。

說難聽點,就是恐同者踩著同志們的生命,宣傳著「你必須要改變」。

一個人想選擇怎樣「更好」的生活,沒人限制;但如果要出來「見證」「一個群體比另一個群體差」,那就是在散播歧視了。

同志當然也可能變得恐同。

「跨虹者」們的主張以及行為,無疑是「恐同」的:他們恐懼著原有的「同性戀者」的生命、恐懼著自己身為同志的生活,也恐懼著自己對於同性的情慾。所以,他們宣稱自己已經「改變」,向曾經壓迫他們的人們(不見得是異性戀,異性戀也有很多友善的人)看齊,認同「異性戀比同性戀好」的思維,成功取得了「異性戀者」的身分。

然後跨虹者們一轉身,成為宣揚霸權的加害者。

打著「自由選擇」的旗幟,實則為了掩蓋恐懼。

這看起來的確沒有惡意:我是為你好,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我們會陪伴你改變。但問題是,為什麼「同性戀需要改變」?異性戀「跨」成同性戀好不好?

但既然認為自己「沒有歧視」,既然主張每個人有選擇自己生活的自由,那當性平教育要放入「多元性別平等」、主張「不一樣,也一樣好」的同時,為什麼又要強調「自己變成異性戀更好」?為什麼不放開心胸,接受自己當下就剛好是「異/同性戀」?「跨虹者」們又怎麼看待雙性戀?

其實,這種「擔憂自己不是異性戀」的思維本身,就是異性戀「霸權」的具現。一個人不需要「歧視」同性戀,也可能受害;甚至反過來宣揚霸權,壓迫其他人。

這也是「性傾向迴轉治療」(試圖將同性戀轉變成異性戀)被禁止的原因:因為「對於同性戀的恐懼與排斥」是病,而同性戀不是病。提供與聲稱「異性戀更好」的性傾向迴轉治療,本身就是違反醫德的。

跨虹者們用以申論「為什麼當異性戀比同性戀好」的說詞,正好就是這個社會最幽微的、但最溫和的,也可能是對同志們最真誠的厭惡。即使,看起來披了一層善意的外衣。

(作者為伊甸障礙者個人助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