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回應「病歷電子化」

■ 劉競明

健保局副理巫敏生大力提倡所謂的「病歷電子化」,但電子化非萬能,就如同日前台大醫院電腦大當機時,還得全面採取手工開單作業。

在全面實施電子病歷的單位,例如門診作業本人已可應付裕如,然而對於住院病患,目前必須將所有病患資料列印貼上手寫病歷,仍頗繁瑣。同時主治醫師巡診之簽章,或寫病程記載時,如何單用「電子簽章」來證實醫師確實來看過病患?是否仍須醫師親自在列印之紙本簽名?

同時,電子病歷常因方便性會製作許多「範本」,醫師雖可節省時間,但無形中卻失去對個別病患在病史探討上用心研究及記錄,在流行病學研究上就易於失真;其「複製貼上」的毛病,也常會被病歷審查者詬病。

同時數位影像如何呈現於電子病歷上,於技術上雖不成問題,但對病患隱私之維護,仍應思考。而使用電子病歷之權限如何劃分,病患能否「影印」或「燒錄」全部的電子病歷,那些人有權限進入病患的電子病歷檔案等,都值得進一步研究。(作者為長庚醫院主治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