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深綠理性

■ 高志仁

陳麗菊女士評論泛新系挫敗的「深綠得不償失」一文,形容深綠的相關辭彙計有「退步」、「危險」(李前總統形容追求台獨用語)、「錯誤」、「危機」、「陰影」、「縱容」、「盲目」、「排他」、「極端」、「非理性」、「冒進」等等,是標準的深綠修辭學教材。

陳女士說走回深綠路線的民進黨,不知擴大本土論述,視「台獨」為唯一路徑,再觀察她以上的深綠描述用語,可見其思想潛質是,深綠不足以成為講求理性的真路線或真論述。

然而,任何立場、目標、路線、策略的分疏問題,各方都有其不同陣地和不同棋局,也各有其理性基礎,必須在這根本認知上做健康的競爭。

簡單講,泛新系以「中間」為陣地,要去吸納中間選民,所對比的,是深綠派站在「核心」陣地,要去擴散影響力,因為立基於核心,所以沒有中不中間的問題。

正在籌組「第三社會黨」的前民進黨青年部主任周奕成,之前曾把「急進台獨主義者」(也就是陳女士的「深綠」)說成若不是為個人黨派利益著想,就是會被牽著鼻子走的昏聵之徒,如此一來彼此理性論辯的基礎又何在呢?陳女士以高密度的負面辭彙連珠炮射擊「深綠」,會不會也很感情衝動?

紅衫軍倒扁以來,受到反倒扁或謂「深綠」陣營持續強力抗衡並反制,盤據媒體文化圈的倒扁派震駭之餘,反覆描述分析深綠現象,情感論、階級論、城鄉論、挾持論紛紛出籠,「縱容」、「盲目」、「排他」、「極端」、「非理性」等標籤滿天飛,民進黨泛新系也加入聲討深綠之列。 深綠是冥頑不靈的台獨基本教義派,也可以是無論如何總是挺扁的忠貞保皇黨,或是喊殺喊打的「地下電台」及其聽眾。這群深綠份子被形容成鐵板一塊,是無法論理的化外空間,動輒被指為陷入藍綠對抗的敵我邏輯。

但探其根源與實質,深綠派應視為深刻厚實的在地力量場域。就所謂「保皇」而言,深綠反倒扁人士想要保的,其實是總統刑事豁免權等陳總統自願放棄的憲法高度,而不是阿扁本人。這種深綠力道運行的細膩邏輯,外人經常不察,遂有偏差的詮釋,同時也沒有注意到,就在反倒扁的力量騰起時,對扁不滿的情緒與能量也在民進黨基層不斷累積,最後終於在總統初選中對扁所支持的蘇貞昌投下了反對票。

簡而言之,綠營本土在地派人士挺扁或有猶疑,反倒扁則絕不手軟,因為知道其中混雜太多反本土在地力量的心機與算計,這是深綠的洞見。

紅衫軍倒扁行動,啟動了深綠在地力量,就如同北社王美琇副秘書長所說,開啟了第二波「台灣人文化自覺運動」。這才是「深綠顯學」正解!(作者為雜誌撰稿)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