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防制空污 應以國家層級採緊急對策

◎ 劉志堅

台中市這幾日空氣不佳,登上某報頭版。個人做為一個專業空污研究者,寧可希望這是一個關心空污議題的重大起步,而不是政治攻擊作為。

觀察空氣品質變化,每年約十月起至翌年三月間,是較易發生空氣不佳情形。主要因素為氣象條件變化,易於發生擴散氣流弱(無風或風速弱、氣團下沉、氣流輻合、逆溫層籠罩等)擴散能力差的情形,這在冬、春季時常發生,今年這次發生得較早。但最重要的還是空污排放源的控制、削減。

我們希望環保單位要求台電,除了末端的污染控制設備要做到最好、以最低可達成控制技術水準(空污法第八條)為要求,並可以操作降載、改變(善)燃料、改變或改進製程來達成降低排放的目的。若以年排放總量為限值,是可以配合空污月份來調控操作稼動狀況。台中市政府要求中火減煤四成,是一個策略,但宜協商、漸進,給予適當的調整過渡時程。

檢視台電的電廠興建、汰換、延役或提升計畫,目前已不再興建燃煤電廠,只興建燃氣電廠,這在污染控制上是好的規劃,也就是朝結構、配比的改善調整,達到減煤的目的,是一種「能源轉型」的作為。對於台電於空氣不良時降載,並已有降載之配合計畫、作業程序,個人認為合理、肯定。包括:絕不會超過十部機同時運轉;常態下僅是六部(燃煤)加二部(燃氣);若增加啟動燃煤,要「過四關」(據報導所述)。個人建議:在可以操作的情形下,燃煤機組僅作為緊急狀況下的備用,不必拆除。

據報導,空氣污染(或PM2.5細懸浮微粒)是對人民健康的最大威脅。我們要知道真正導致人民健康危害、風險的排放源、歸因者,是甚麼、是誰、在那裡及危害程度?各縣市政府及環保署並沒有告訴我們。環保署似沒做或很少做(全面的、有系統的)關於影響民眾健康的風險調查研究,告訴我們導致民眾健康風險的貢獻來源及歸因程度。個人特別要提醒的,須隨時注意身邊的眾多汽機車、柴油巴士及卡車、加油站、停車空間,其對個人的暴露、風險,應是很大的空污風險來源之一。道路上、紅綠燈路口、停等站牌等處,都是空氣惡劣的熱點,但大家都不注意,政府也不告訴我們或極為輕忽。

個人認為,空氣污染的防制或風險的減輕,及氣候變遷/減碳對策甚為急迫,應以國家層級採取緊急對策,並結合全民一齊關心、行動。

(作者為台灣環保聯盟現任會長、前環保署監資處科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