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維新論

二○○○年陳水扁當選總統,文化政策白皮書標示的是「文化台灣,世紀維新」;二○○八年的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謝長廷標舉的大方針是「台灣維新」。

從「文化台灣,世紀維新」到「台灣維新」,不見得是有意的延續和傳承,但自然形成了歷史路線。長扁,不論是南長北扁或從扁到長,都在台灣的世紀政治變革傳遞了聖火。

「維新」是自我變革更新;「改革」是體制內的改變革新;「革命」則意涵著體制外的重新打造。

在台灣,或從亞洲歷史、世界歷史來看,「維新」曾出現在日本和大清帝國。「明治維新」和「康梁維新」就是。前者翻新了日本,後者則無法為大清帶來新貌。日本近代化的強盛對照大清的衰敗,明顯的對比。

謝長廷留日,在京都大學攻讀法哲學博士學位。可以想像「台灣維新」論取法日本。而「明治維新」的不只船堅砲利,還有文化的近代化,更是重點。福澤諭吉的日本社會改造,啟蒙了日本人的近代國民性格,這是核心價值所在。

陳水扁的「文化台灣,世紀維新」原本具有以類似「明治維新」核心價值,以文化力帶動政治變革的意涵,可惜受制於台灣政治的侷限於政治權力競逐以及紛擾認同阻礙、並未落實。從二○○○到二○○四,現在的二○○八,台灣政治改革的關鍵點,台灣人民能否作出國家正常化的有利抉擇,就看台灣人民對新的共同體是否有所期待了。

「維新」是自我產生的變革更新,也是現狀的提升超越。因而「維新」也會含納「改革」和「革命」的內涵。而且,「維新」是全體性的參與,理論上以「命運共同體」召喚尚未真正認同台灣的戰後移入者。

二○○八年是有認同困擾的戰後移入者加入台灣命運共同體的新機會。走出交織著「殖民者」和「流亡者」身分,共同建構正常化台灣國家,是時候了!(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