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第二波台灣人文化自覺運動

■ 王美琇

寧靜革命(不清算歷史)的慘痛代價,現在正在付出。威權遺緒可以理直氣壯的捍衛獨裁屠夫;威權統治執行者,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競選總統的青春鐵馬;威權徒眾可以挾持政府總預算,狂嘯國會、罔顧民生。歷史的錯亂、民主的反諷,莫此為甚。

當轉型正義遇到威權遺緒,衝突在所難免。不過衝突是好事。藉由衝突,我們檢討過往歷史;藉由衝突,我們看清事實真相。唯有經過「清理威權殘留」的陣痛,民主基石才會真正鞏固。執政者不必憂心,人民都看在眼裡,我們的內心愈來愈清亮篤定。我深信,「第二波台灣人文化自覺運動」已經開始。也許我將之放入歷史脈絡中,會看得更清楚。

台灣人第一波的文化自覺運動,始自日治時代一九二○年前後由台灣知識份子所發起的,向日本殖民政權爭取「政治自由與人格自由」的雙軌運動,以致有「議會設置運動」和「台灣文化協會」的產生。前者是爭取台灣人的「政治參政權」;後者則是啟蒙台灣人的「人格自主意識」。後來雖失敗收場,但卻在台灣人的心中,埋下反抗殖民統治的因子。

二次戰後國民黨撤退來台,以征服者姿態對台灣人民展開殖民統治。蔣氏政權在二二八與白色恐怖兩波獵殺行動中,徹底消滅兩個世代的知識菁英,讓所有台灣人產生寒蟬效應,從此不敢過問政治。國民黨更在隨後長達四十年的威權統治與「復興中華文化」的大中國政策下,完完全全摧毀了台灣人的人格自主意識。

其產生的影響就是:台灣人從出生就開始鄙視和嫌棄自己的母語與鄉土文化,千方百計追求「比較高尚」的中國文化,爭相以說一口標準「國語」和作為「中國人」為榮。無論文學藝術創作或通俗戲劇,台灣本土文化被徹底閹割污名。四十年的威權統治,完全摧毀了台灣人的自信心,這就是國民黨治台的「豐功偉業」。

黨外民主運動到民進黨的執政,只是爭取了台灣人的政治自由,然而人格自主意識仍然薄弱。所以陳總統執政前期缺乏信心,導致政策瞻前顧後、左支右絀;加上國民黨和聯中媒體的焦土策略,讓本土政權始終處於脆弱執政的狀態。更脆弱的是,部分民進黨人和龐大執政體系「內在信心不足」,以致在對抗藍色陣營的戰線上,步步退讓;造成對方軟土深掘、步步進逼。很多執政優勢最後變成窘境與弱勢,TVBS案和NCC政黨比例案即為實例。這就是典型的缺乏人格自主意識與自信心。

不過,去年紅衫軍之亂後出現分水嶺,人民和執政者的信心開始明顯改變。

我認為這波紅衫軍對抗,不只是捍衛本土政權,更重要的是,民間有識之士和媒體工作者所展開的「第二波台灣人文化自覺運動」。這批有自主人格意識的台灣人,開始學會「拒絕透過聯中媒體的眼光看自己」;開始培養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立足台灣的價值觀。自由時報和鄭弘儀的「大話新聞」在這波運動中,展現了傑出的思想領導。「大話」幾度探討敏感歷史議題和強調「台灣新價值」,都是積極重建台灣人自信心的努力。

民進黨如果在政治對抗中,看不到這股台灣人文化自覺運動,執政之路很難堅定前進;同樣的,新潮流的菁英如果依然用「深綠民粹」誤判這股潮流、繼續讓「聯中媒體界定存在價值和是非功過」,最終將不知今夕何夕。

第二波台灣人文化自覺運動,已經在民間悄悄擴散。台灣人正在進行一場「內在革命」:開始重建人格自主意識和自信心,開始做自己的主人、走自己的路。我相信,這波運動在未來十年中不會退潮,也將成為台灣國家正常化最重要的推動力量!

(作者為北社副秘書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