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港青」要什麼?

◎ 彭成毅

數個月的「反送中」抗爭中,「港青」紛紛走上街頭。他們向世人表態—政治不只是大人的事情,自己的前途要自己爭取。到了九月二日各院校的開學日,大學生仍放下課本,發起「罷課不罷學」的集會。中學生更組成人鏈,展示其珍視香港的自由民主,而非只讀死書、不關心社會議題。

「港青」的訴求,大人們聽到了嗎?首富李嘉誠九月八日在新界慈山寺當大眾之面,呼籲香港政府對「未來主人翁」要網開一面。猶太裔企業家嘉道理更在公開信中形容年輕人是「香港的未來」,不要讓他們活在無助和絕望之中。不管是「華資」的李嘉誠,還是「英資」的嘉道理,畢竟都不是土共,看事情乃是實事求是、以人為本。

北京和香港政府則未能理解「港青」的心聲。港府的解決方案,一方面抹黑部分示威者為暴徒,更讓警察到校園附近截查罷課學生;另一方面,在十月的施政報告中「派糖果」,發出大手筆福利。北京方面,一早規劃「粵港澳大灣區」,想讓年輕人北上工作、定居,以緩解香港就業和住房壓力。這些利好措施,可否能俘獲香港青年的心?

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的民調,十四到二十九歲年輕人心生不滿的原因,主要是不信任中央、一國兩制和特首,住房和經濟問題只佔一半的比例。換言之,北京和港府都誤以為使用「派糖果」的經濟手段,就能安撫青少年,卻未能理解他們真正的訴求關乎普世價值和獨立自主。

如果年輕人只在乎錢,他們就不會在二○一二年站出來反對「國民教育」洗腦課程。連二○一四年爭取「真普選」的雨傘運動,也是由大學生為主的「學聯」和中學生組織的「學民思潮」帶頭罷課。如果年輕人只在乎錢,為何他們不選擇北漂,反而更樂意渡海到台灣發展、定居?顯然是因為「大灣區」無法保障香港人的自由,中港價值觀遠不如台港之間親近。如果「港青」只在乎錢,普通話和簡體字早該成為香港人的「國語」、「國字」,而非如今香港成為捍衛「粵文化」的先鋒。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學生,馬來西亞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