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鏗鏘集》文化覺醒

台灣的國家共同體未真正形成,認同的混淆阻礙國家發展視野。圖為玉山主峰。(資料照)

二戰後的日本,千瘡百孔,既背負戰爭責任,也面對戰敗的廢墟化。戰後的《荒地》詩人群,以走過荒地才能走向未來,喻示文化覺醒。出版界的主要領導人與報社經營者們,以「今後日本的振興是我們的責任」自許,一直到現在,日本的報紙前面幾落版面仍然只刊登書籍廣告,不因經濟收益而改變。

台灣社會以網路興起,手機氾濫,認為出版沒落是正常狀況。作家與出版社、書店、閱讀者構成的社會構造,瀕臨崩解,反智反文化教養成為普遍現象。看看政治人物、企業家,有多少是維持一般閱讀習慣、具有知識人水平?粗暴的權力和利益觀瀰漫,缺乏進步的文明視野。

戰後台灣,政治與文化的轉換從日本化而中國化,不只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長期戒嚴專制,又在國共鬥爭的形勢??,偏經濟、輕文化,畸形發展,造成物質主義至上的社會病理。文化、經濟、政治形成相關社會構造,解嚴後的民主化,影響政治的不是文化,而是經濟——資本家的惡意操控、私利大於公益的扭曲現象。

民主化後的台灣,是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新國家,屬於不分先來後到、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的人們。但因不戒急、不用忍的經濟發展政策影響,許多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或個人,未盡能擺脫控制,成為台灣走向正常之路的絆腳石。甚至,介入媒體,以報紙、電視、網路,影響台灣的政治動向。

日本的出版界、新聞媒體,以日本的振興為念,台灣呢?戒嚴時期,報業老闆以反共之名,附和統治體制,仍以台灣的中華民國為本。解嚴、民主化後,染紅資本家介入新聞媒體,肆無忌憚地為想消滅中華民國的共產黨中國搖旗吶喊當傳聲筒。利慾薰心的卑劣墮落情狀,是台灣人的羞恥,也是悲哀。

台灣的國家共同體未真正形成,認同的混淆阻礙國家發展視野。只想依賴政治人物,依賴經由選舉的政治權力分配,並不能實現正常化國家的夢想。經濟領域的企業家,也要有正常的台灣國家認同。更重要的是,文化力的展現,一種類似戰後日本關注國家振興的出版家和報人的文化心。

徒有經濟發展,徒有重視利益掠奪的資本家,並不盡能讓台灣的國家正常化實現。徒有政治選舉,徒有政治權力分配,也不盡能讓台灣的國家正常化實現。台灣要有進步的文化力,要有進步的文明意識,也要有心的覺醒,以及堅定的意志及追尋。

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已被政治和經濟決定意義太久了,是讓文化決定意義的時候了。要唾棄那些為經濟利益屈從共產中國的政客和資本家、唾棄為害台灣國家正常化的新聞媒體和學術界。文化人要覺醒,以文化的新視野促進國家重建、社會改造。(作者李敏勇,詩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