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救救高雄氣喘兒

■ 薛憲文

你可能不相信,台灣兩大院轄市之一的高雄市像是一個大工地;我也發現近幾年高雄市的洗車店,也以幾何級數般快速增加。高雄市民未來除了需要面對水資源的供給問題外,高落塵量也衝擊市民的健康及生活品質,請市政府務必重視解決。

根據國衛院的研究調查,生活在台北市的男性平均壽命七十七歲,比高雄人多了四歲,專家分析發現,高雄空氣污染嚴重,發生呼吸道疾病的機率都比較高。另依據調查分析,高雄市兒童氣喘盛行率為十七.一%,台北市約十.五%,相較於WHO在一九九六年調查全球一百六十五個國家的氣喘罹患率為八.八%,在在顯示高雄市必須正視工地落塵量管理的問題。

經過觀察,筆者發現在農十六附近,除了市政府在博愛路及同盟路口有兩處愛河整治的工地外,自由路及大順路口附近,亦有兩處大面積的重劃工程在進行,加上博愛路目前的捷運工程,及農十六、美術館的建築工地,本區域範圍內已成為高雄市的大型工地。

許多工程在進行整地時,不但未將挖掘土方加以覆蓋,而挖土機攪鬆土壤,太陽曬乾後,任由風捲起塵土。且進出工地的車輛,也未確實做到車輪沾土的沖洗,以至於許多土壤掉落在附近的道路上,結果是塵土飛揚,一般車主不到半天就可以發現車外殼覆蓋上一層非常明顯的灰塵。儘管環保局加強洗掃街已高達數百公里,但落塵量仍然急速增加,這種無法積極的減少落塵量,只著重在消極洗街的作法,真是有高度的阿Q精神與鴕鳥心理,值得檢討!

依據空氣污染防制法規定,不得有因營造所引起的塵土並有相關罰則,且每年政府強制徵收數十億的空氣污染防制費,這些費用還無法協助解決這些工地落塵的問題嗎?另外,若政府對公共工程無法強力的作相關要求以為示範,又如何能夠取締民間公司的違規呢?

在此懇求政府以身作則,確實落實空氣污染防制法的規定,如此市民才能對空氣品質及健康有所期待。

(作者為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