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韓國瑜忘了中國核電教訓

◎ 李界木

韓國瑜第一政見是復建核四想冷飯熱炒,可是卻沒有火力,致使飯不熱反而餿了!

韓國瑜當年在北京讀書時,適逢中國燃煤電廠污染嚴重,為了解決缺電,大肆建造核電廠。到了二○○九年,還誇口說要比當初(一九八○年代)建多出十倍。可是,日本福島事故之後,中國卻沒有一家核電廠動土,且為提高氣體冷卻系統設置,以保護反應爐的規定,卻使得十八間核電廠關閉。官方為了找下台階,現在新規定,新建核電廠要在當地舉行公聽會。除了安全考量外,中國更有二大原因中止建廠:一是,他們跟西方國家一樣,認為核電技術太昂貴,投資風險高,人民對核電失去信心,公眾不要它;另一是,他們發現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電價下降,比新建核電廠便宜二十%的事實。中國古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是中國自建的華龍一號,卻要輸出巴基斯坦,這種心態跟核四復建有何不同?

義大利已於二○一一年不再建核電廠;德國到二○二二年要關閉所有核電廠:美國不再建核電廠,且有些核電廠關閉,因已競爭不了油頁岩的開發。微軟老闆比爾蓋茲投資新小型核電爐(傳統的是1000MW,小型是60MW),這樣可省錢,減少對環境和財政的風險。但大多數專家仍認為新技術還是無法避免過去的錯誤,核廢料仍然無解。核熔爐比較可被接受,因它的短命重氫廢料不會發生嚴重危害。可是雷聲大,卻遲不下雨來!

台灣四面環海,可以百分之百由再生能源供電。太陽能發電和風力發電,可由既定供應二十%,再提至三十%。但囿於陸地有限,宜向海發展。先建一座相等核四發電量的深層海水溫差電廠;另建一座地熱發電廠(包括深、淺層);再建一座洋流(黑潮)電廠。三座新廠完成後,台灣可年增三六○○億度電力,且可作基載電力(目前全台最大年發電量是四○四八億度)。據專家估計,台灣海洋及地熱發電的潛力,超過核四廠供電量十四倍以上。何需再復建惱人的核四?台灣怎會缺電?

(作者為環境科學研究者)

張善政「張飛打岳飛」?

◎ 陳逸南

自由時報二十三日報導,關於核廢料,張善政說他當行政院長任內,台電已報了一個預算案到行政院,計畫把核廢料送到法國去做精煉,做濃縮減量,這樣比較好處理,是永久性的處理。

我們發現,張前院長的說法恐有「張飛打岳飛」之嫌。因為台灣核電廠採用美國「一次通過」燃料循環技術,其與法國「MOX燃料循環」技術不同。

《新型核能技術—概念、應用與前景》周志偉編著,第80~81頁指出,為了防止核擴散,到目前為止美國核電廠的燃料循環技術一直堅持「一次通過」的技術路線,就是對從核電廠反應爐取出的使用過的燃料棒(高階核廢料),不再進行分離和回收重金屬的後處理,而是經過適當長的冷卻後,用特殊的容器整體封裝後,再進行地質深埋處置。美國曾經提出建造猶卡山(Yucca Mountain)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場,結果失敗。

我們了解,「MOX燃料循環」是目前法國、日本等一些核電廠中嘗試採用的一種核燃料循環技術,就是把用過的低富集鈾燃料從核電廠反應爐取出,經冷卻一段時間後進行一次後處理,除去裂變產物和次要錒系元素並回收易裂變材料和可轉換材料,並將分離出的鈽(Pu)和鈾(U)重新送回燃料加工廠,製成MOX燃料。

長久以來,被喻為「拼裝車」的核四發電廠,如果啟用,其風險之高,是可想而知的。「封存核四」、「重啟核四」是嚴肅的課題,關係到北台灣居民生命、財產的安危,千萬要慎行其事,期盼政客們不要再噴口水了。

(作者為台灣北社科技環保組召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