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中國妃子笑VS. 台灣玉荷包

■ 杜宇

兩岸農漁業戰火早已悄悄開打,過去台灣重要養殖種類鰻魚與吳郭魚辛苦開拓的外銷市場(日本、美國)在台商前往中國投資生產並傳授養殖技術後,短短不到十年時間即分別被中國同質產品所超越,讓台灣相關產業苦吞苦果!

當中國以台灣為師把水產品視為爭取外匯的重點產業,全力投入並以優惠的措施積極鼓勵台商與外資到當地從事水產養殖、加工、飼料生產與行銷之際,政府及業界尚且樂觀的認為以中國的環境條件與生產技術,所生產的養殖物除了價格較具優勢外,無論在品質、口味、存活率、經營效率上均遠不及台灣養殖出來的產品,不足為懼。初期發展的確因為不熟悉國際貿易規範與相關的衛生安全管理制度,加上養殖規模與技術存在極大的落差,導致外銷漁產品被退貨或就地銷毀的情形時有所聞,讓業者付出相當慘重的代價,損失動輒數億美元,為求生存,當地政府拿出鐵腕,大肆整頓養殖秩序,去蕪存精,終於讓該國所生產的水產品達到國際市場所要求的衛生安全標準,也拉近與台灣養殖物間的品質差距,在低價格的行銷策略下,讓台灣養殖水產品逐漸從國際市場競爭中敗下陣來。遺憾的是政府相關單位並沒有記取教訓,積極從法規、衛生安全維護、專利權取得、產品差異化等去尋求因應對策,找出致勝之道,台灣也因而失去「養殖王國」的榮耀!

如今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兩岸農產品的競爭上,繼進口茶衝擊本土茶農生計、中國黑珍珠蓮霧種植成功,台灣的招牌荔枝品種「玉荷包」也不敵中國產的「妃子笑」,儘管今年台灣的荔枝品種「玉荷包」豐收,但是農民卻沒有絲毫的喜悅,因為過去獨占鰲頭的北美市場,已遭到中國的「妃子笑」瓜分。中國原本品質不佳的「妃子笑」荔枝,近年來在台灣荔農協助下,品質已經逐漸拉近與台灣的差距,價格(平均每公斤十四至十六元人民幣)遠低於「玉荷包」的售價,在利潤考量下貿易商自然轉向中國採購!

國內水果貿易商認為,台灣果苗移居中國需調養體質,若要生產出口感與台灣無異的水果,最快也需十五年時間,但是從台灣水產品的例子證明這樣的說法顯然過於樂觀,也太沒有憂患意識,如果政府再不拿出有效的因應對策,台灣「水果王國」就會步「養殖王國」後塵成為明日黃花!(作者為大學兼任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