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致家長 學習歷程檔案乃備審資料進化版

◎ 陳添丁

邇來教育部應邀參與新課綱座談會,迄今共六縣市八場次辦理,參與民眾達九百人以上,現場即問即答人數五十人上下。因屢拜讀近期各界有關新課綱上路之評論與建言,爰茲就座談會觀察,分享家長最常詢問的學習歷程檔案疑義,拋磚引玉供各界參考。

一、備審資料數位化:學習歷程檔案非新創概念,簡言之,僅是將現行高三下學期申請入學所需準備之備審資料數位化,分階段定期上傳至資料庫。猶如過往報稅需逐筆鍵入資料般,經常擔心單據不齊,乃至電子化可從系統直接載入稅籍資料後,便利性大增,同理按此說明,家長普遍能接受學習歷程檔案之規劃。

二、軍備競賽爭議:家長真正憂心的問題如「沒參加競賽,需要擔任志工或參加營隊嗎」(台中場提問)或「偏鄉活動少,會不會造成城鄉差距」(彰化場提問)等類此疑義。就量而言,規定限制每學年至多上傳課程學習成果六件及多元學習表現十件,是以學習歷程資料非以量取勝,關鍵在質。

三、大學選才視角:學生學習歷程檔案旨在協助大學瞭解學生興趣、性向及能力之發展,可謂現狀備審資料的進化版,重點在「如何知道大學需要何種學生」(新北及高雄場提問)。僅以前任大考中心主任、現任教育部次長在歷場次的現身說法,闡述想從資料中讀出什麼的觀點,供學生準備之參考:

(一)如何證明性向及能力足以在此領域發展?有何準備?

(二)有無真的想學到什麼?

(三)為何要讀此領域?為何選擇本校本系?

承上,最為詬病的準備方式為:

(一)制式化的罐頭答案。

(二)浮誇的文詞,看不出真實個人特質。

(三)缺乏具體成就來證明,且未做足準備。

無論是在尼泊爾或本國當志工,肯綮在擔任志工的動心起念,無關地點,故建議家長可適度寬心。學生選系,系所選才,無非是為各取所需,適性揚才,當然學校輔導機制在此即扮演重要功能。新課綱牽涉面向廣泛,相信未來仍有座談會將持續辦理,希教育部能藉此雙向互動,適時釐清民眾疑義外,並能滾動精進各項推動策略。

(作者為教育行政人員,新竹縣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