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我們需要專業的觀測機

◎ 張豐麟

近日媒體報導農委會農試所採購用以監測農作物生長情形的衛星圖資,竟來自中國的「珠海一號」衛星,輿論批評不斷。此次發包採購的是屬於「高光譜」影像,目的在即時掌握並適時提供農業經濟的供需資訊,從軍事戰略角度來看,中華民國政府等於花大錢讓中國直接掌握台灣農業資訊,農試所坦承有疑慮並緊急和廠商解約。

其實我們不能太過苛責農業單位。雖然台灣已成立空勤總隊,但卻未能積極經營並更新裝備,空勤總隊的「海、陸一元化」政策是參考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在九十二年七月七日所提出的,歷經十六年完全沒有檢討與修正,從創立之初的三十七架飛機到現在剩下不到十五架(因為黑鷹是從陸軍「借」來的,不能列入計算),空拍偵照的能力日益低落。

依據行政程序法第19條及內政部空中勤務總隊組織法第2條之規定,空勤總隊與農委會林務局簽定支援協定,支援勤務是每日八時起至十七時止支援執行空巡、空勘或航攝任務。不過十六年來空勤總隊的平均達成率不到50%,甚至有部分年度低於30%,卻從未見監察院或立法院提出檢討或糾正。

以空勤總隊的五大任務飛行時數來分析,除了空中救護約佔四分之一外,其餘空中觀測偵巡包含災情觀測、重大緊急犯罪空監追緝、海洋(岸)空偵巡護、交通空巡通報、環境汙染調查、國土綜合規劃空勘航攝等,幾乎每項都與國人的權益息息相關,偏偏台灣並未在前瞻計畫中納入空勤總隊國土繪測飛機的採購。

去年四月中研院、台大大氣系、亞航公司即與德國布萊梅大學合作研究台灣海峽、東海及南海上空的空污現況,在三月十四日至四月五日的研究期間,當布萊梅大學教授John Burrows帶領其團隊搭乘HALO Gulfstream G550研究專機抵達台南機場時,台灣的學者無不投以羨慕的眼光。該架隸屬德國科研中心(German science community)的灣流專機,具有完整的探測設備,讓多位在場台灣學者感嘆,當初前瞻計畫時建議政府採購類似飛機的方案如獲採納,不知能救回多少條寶貴的人命與農、漁業氣象災害損失。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兼任副教授吳德榮亦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指出,台灣因為缺乏專業的觀測飛機,只能單憑衛星雲圖作研判,實非國人之福。企盼此次農委會外包中資衛星的新聞事件,能讓高層看清台灣觀測機的軟肋,並建立自身的定翼機隊!

(作者為博士生,論文曾獲全球空運年會ATRS錄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