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指考分發錄取率為何大降?

◎ 鍾邦友

指考校系登記分發放榜,今年度登記分發人數四二六○四人,招生總名額三四五七六人,最終錄取率為八十一.二九%,為近十年最低,未錄取考生則有七九七一人,幾近去年兩倍,對此分發會說明,原因是登記人數僅比去年減少四%,招生名額卻減少達十四%,造成僧多粥少的現象,但筆者認為還有更深層的原因有待探討。

如單就指考的報名人數與招生名額(含甄試入學的回流名額)觀之,確實不難得到今年錄取率何以較低的結論。

再者今年三項大學招生管道的報名人次分別是申請九萬零八百九十三、繁星二萬四千零十六及指考的四萬二千六百零四,合計十五萬七千五百一十三人次,要爭取九萬五千九百二十四個招生名額,相較去年則是十四萬六千七百五十七人次,爭取九萬八千五百一十九個名額,從這些數據來看,似乎是分發會所指出兵多糧少的緣由。

但去年是龍年出生的考生應試,高中畢業生人數比今年多出萬人左右,招生名額總數適度減少理所應當,卻也只減少了二千五百九十二個名額,何以應屆考生人數較少的今年,會多出更多的考試報名人次,而導致更差的錄取率?

今年的申請入學及繁星入學比例再創新高,倘若兩項甄試入學的管道能安置大部分的考生人數,便不應該發生指考塞車的問題。其中,最大原因莫過於學測五選四的技術操作不當,而導致高分落榜者眾,再加上部分考生放棄甄試的錄取結果。

加上今年的重考生多達七千九百一十七人,較過去四年六千人出頭明顯增加,又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一○六學年度大專校院學生退學數九萬一千五百三十一人,已連兩年突破九萬人,退學理由又以「志趣不合」為最大宗,這些學生又是否正是重考生的最大來源?

過去招聯會始終聲稱申請入學或繁星管道入學學生在大學的適應情況較指考生更好,並藉此做為壓縮指考名額的主要理由,如按招聯會的邏輯推論,指考人數逐年減少,大學生適性就讀的狀況也要愈來愈好才對,怎會反倒多出更多的重考生人數?

如此看來真正導致高中畢業生無法適性就讀大學的,反而是甄試入學而非指考分發,事實俱在,招聯會還要掩耳盜鈴到何時?

(作者為高師大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