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境內投資 台灣經濟發展的關鍵

◎ 郭人誌

近數十年台灣經濟發展,從李、陳、至馬總統三個執政時期,台灣人均實質GDP平均成長率由高而低,恰與政府對中國大陸投資政策的開放程度呈反向關係。

有人會認為人均GDP成長隨著人均所得提高而減緩,這是各國的一般現象。但以台灣的情形,長期在台灣境內的投資減緩是事實。台灣的許多產業還是有投資與獲利成長,但企業的許多投資不是在台灣境內,而是在境外,其中對外投資有過半金額在中國。我們不妨假設廠商營運每年成長三成,會有相應擴產投資金額,當許多台商決定擴產投資在境外,則很可能會排擠在台灣境內的投資。這境內投資減緩是數十年來台灣經濟成長放緩的重要因素。如今,中美貿易戰促使台商回台投資達數千億,這自然是台灣未來經濟的轉機。

為何是「台灣境內投資」而不是「西進」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有重要的正面影響?

簡而言之,不管是過往的「西進」,還是現在的「南向」政策,若不能加強「在台灣境內的投資」,對台灣長期經濟發展終究無益。這樣的看法在大一經濟學就可以找到學理支持,例如在Mankiw《經濟學原理》第二十五章生產與經濟成長,談到在本國境內每年的投資,可以累加資本數量,促使資本成長;而資本是重要的生產要素,當資本有較大成長,高於人口或工人成長,則每工人資本、每工人產出(即勞動生產力),與人均實質所得就會跟著成長,這就是經濟成長了。

反之,若投資與資本累加減緩或負成長,勞動生產力可能停滯或衰減,這時人均產出與實質所得想成長也難!若不管台灣投資減緩,而只是講「西進」或「南向」,如此對台灣整體經濟終究無效益。

有些人表示對目前台商回台投資數千億「無感」,筆者相信一段時間後效益就會顯現出來。例如,過往竹科的投資設廠,自然釋出許多工作機會,也為竹科附近市鎮帶來消費需求,當地居民所得也跟著提高。因此台商回台投資若夠多,效益終會出現,且擴散出去。

長期以來,政府對「台灣境內投資減緩」缺乏有效的實際作為,實應多向新加坡、愛爾蘭等國家學習,採取有效的實際作為,將積極促進在台投資列為政策優先。

(作者為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