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汽車工程師談核能與綠能

◎ 蒲奕豪

二○一五年的福斯柴油車排污造假醜聞,徹底改變了全球汽車業的生態。至今短短四年間,電動車成為大老闆與投資者們主要信仰,有限的預算幾乎統統投入電動科技的研發,每家車廠都害怕自己來不及在新的時代來臨前先佔有一席之地。許多燃油引擎專家突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做,不是被架空就是被資遣。這個故事,是不是讓核能工程師們心有戚戚焉?

第四代的核能科技,在被動安全性及核廢料處理上,都比現今商轉的核電廠有長足的進步,小型化及模組化的發展趨勢,不只大幅降低了可能的大型核災風險,更增添了與再生能源共存共榮的分散式發電潛力。可惜的是,在福島事件過後,世界各地的反核浪潮導致第四代的核能科技距離商轉遙遙無期

民進黨政府的二○二五非核家園政策爭議不斷,根據近來筆者在各大新聞網底下留言版的觀察,擁核人士經常詆毀風電與太陽能的發展,並藉此支持核能。從能源多樣性的觀點來看,筆者並不支持這種零和思維。

無庸置疑地,汽車電動化的浪潮勢不可當,電動車是比燃油引擎車更適合城市,但是否就代表燃油引擎是過時的科技,應該被消滅?顯然不是!因為運輸方面還有太多不適合全面電動化的應用,也因為引擎本身及其燃料其實都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

同理,也許有朝一日核能科技會捲土重來,但不代表必須抹殺風能跟太陽能的發展。更何況,高度電動化的運輸需求,代表未來的用電量只會持續攀升,「只」支持核電或「只」支持再生能源的人,如何能保證只靠自己支持的選項就足以應付未來的挑戰?

從工程與安全的角度思考,筆者認為台灣老舊的核能電廠不該再延役,核四也已經沒有重啟的空間。現有的核能科技的確不適合人口密度如此之高的台灣,也因此現階段必須全力發展再生能源。如果「以核養綠」行不通,「以綠養核」又何妨?筆者希望二○二五年之後,政府仍然能密切關注核能科技的發展。大家都明白雞蛋不該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保持科技與能源的多樣性,對於台灣的能源安全與發展百利而無一害。

(作者為旅居英國汽車工程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