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週報專訪國光劇團總監王安祈。(記者王藝菘攝)
李慧娘(國光劇團提供)
提到禁書、禁戲或禁歌,只要沾上個禁字,都會格外引人好奇,但是身為創作者,心血被打上禁字,就意謂一切泡湯,再難見天日。
昭君出塞(國光劇團提供)
台灣和中國都推崇京戲,但在「漢賊不兩立」的戒嚴年代中,只要是1949年後的中國新作,國民黨一律視為匪戲,禁演,中國則因文化大革命,只要政治不正確,同樣打為禁戲,創作者則被視為牛鬼蛇神,一律鬥倒。
西廂記(國光劇團提供)
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本週起規劃共6場「再見禁戲」,讓戲迷看見當政者以政治箝制藝術的荒謬,也期待戲曲世界裡,不再有政治監控,「願禁戲永遠『再見』」。
禁戲的焦點之一是在中國與台灣都曾遭禁演的《李慧娘》。因戰亂淪落為相府歌姬的李慧娘,因為一句讚賞書生怒斥奸相亂政的真心話,引火上身,李慧娘解釋那只是一句無心之言,相爺頓時批她說:「你道言之無心,我說聽之有意了!」這句唱詞點明了民如砧板之魚,任人宰割的專制現實,「這齣戲是中國作家孟超在1961年參照反抗封建禮教的主旋律,卻因那李慧娘遭奸相刺殺,化為女鬼大鬧相府最後救人並沉冤昭雪的劇情,被認定是『鬼戲』,是迷信毒草,戲被禁、作家去職抑鬱而終;台灣60年代演過3場後,就遭檢舉是匪戲,隨即禁演。」
《李慧娘》在台灣演出的那3場,就讀小學的王安祈剛巧與聞,大鵬劇團先將《李慧娘》更名為《紅梅閣》,台上的李慧娘展現的鬼路、魂布、噴火絕技,讓從娘胎就開始聽京戲的王安祈看得如癡如醉,「這是一齣全新的戲,完全不同於傳統戲碼,戲曲要創新才有明天,而非永遠只會搬演經典的《貴妃醉酒》、《薛平貴與王寶釧》和《三娘教子》。」小小年紀的王安祈聽到只因為戲是1949年後中國新編劇碼而被禁,深感不解,「難道因為中國人吃米飯,台灣人就不吃米飯了嗎?」
這齣被禁的「匪戲」刺激了王安祈,她不顧禁令,常和三五好友私下共賞新聲,「當時私下聽這些新編戲的錄音帶也是犯法行為,罪名叫『為匪宣傳』。」然而這些新聲種子卻也成為她日後投入編寫當代戲曲的動力,「曾永義老師曾將戲曲視為故宮博物院的動態櫥窗,但我不服氣,戲曲反映民間生活,這不是老骨董,而是隨著時代變化的新興藝術。」
自承個性膽小內向的王安祈,對於戲曲卻是勇氣十足,她一直未嘗忘記從小看戲時的感動,她常常早中晚看著同一齣戲搬演,「不同演員演,就有不同的感受,甚至即使是同個演員演,每場還是不同,這是因為劇場就是當下的藝術,不停在變化!」王安祈說,人們愛將戲曲視為「過去式」或「完成式」,就如現今中國也將戲曲冠上文化遺產,正因已是遺產,已幾乎不見新編劇碼,只是重複搬演老戲,想當年,戲曲宗師都是因有創新個性才能開派,「梅蘭芳的梅派藝術,就是為當下服務,奇怪的是,一旦開派,後人只想模仿,卻忽略了開派先祖的初衷—做自己。」
新編戲求做自己 形塑台灣京劇新美學
做自己很難,但新劇本就像是女媧娘娘撮土造人後吹的那口氣,讓每個相似的泥巴人各自有了不同的靈魂,「站在台上的人,也不願意只是模仿老師,因為沒有人只想當老師的複製品。」王安祈還記得她為國光當家青衣魏海敏量身打造《金鎖記》的激動,「這是從零開始的新戲,她當時興奮到比我這個寫劇本的還開心,對演員來說這是一種扼不住的衝動,讓演員們更能體會創作甘苦。」
王安祈的新編戲,講究典雅又能反映當代思維的唱詞,溶入西方戲劇的舞台概念,更凸顯梳妝、服裝和化妝美學,讓京戲在台灣落地生根,尤其相對中國戲曲界的保守停滯,台灣已然形塑「台灣京劇新美學」,也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走入戲院看好戲,就算要靠字幕才懂在唱啥,西皮二黃的旋律依舊動人,「觀眾買票是來看戲,不是要來看骨董的動態展覽,所以我的創作都要和當代人文關懷有關,要和當代人生有藝術連結。」
向創作者致敬 反思政治干預的無奈
「戒嚴時期兩岸阻隔,形勢嚴峻,卻隔絕不了人們追求藝術新聲的渴望。」王安祈說,當時許多戲迷透過香港朋友做轉運站,夾帶走私進不少1949年後中國的新戲唱片,彼時台灣著名的「女王」與「鳴鳳」唱片公司,也會利用販賣老唱片之際夾帶這些新聲,只是為避免當局注意會改動劇名,《楊門女將》就更名為《葫蘆谷》,《李慧娘》則替換為《紅梅閣》,審查官員分不清這是新編戲或是傳統劇碼,也就沒多干涉,因此得能在戲迷與演員之間流通,眾家生旦淨末丑演員聽久了不免技癢,邊學邊賣,模糊之處自行增刪添筆,身段走位也自由發揮,李慧娘的芳魂就這般越過海峽,幽幽行走在台灣戲台上。
再度推出禁戲大全,王安祈除了想邀請大學反思政治黑手干預戲曲藝術的無奈外,更想向這些創作及演出禁戲的藝術家們致敬,「他們在政治壓迫藝術的時代裡,竟能突破箝制,在一片焦土裡能開出幾株鮮艷的花朵,光是這一點,就應該教世人永遠記住。」
「再見禁戲」系列
●時間:即日起至7月14日
●地點:台灣戲曲中心
●《四郎探母》:兩岸一度都禁,因為楊四郎兵敗投降,娶遼國公主為妻,中國認為他是叛徒漢奸;台灣則是怕軍士聞劇思鄉,也禁。
●《西廂記》:田漢1958年改編的「匪戲」,過往《紅娘》都以丫鬟為主,他改以崔鶯鶯為主,凸顯崔鶯鶯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這齣戲透過唱片「偷渡」來台後,不時有人私改韻腳,或是偷渡在《紅娘》裡唱上幾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