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一場民主而進步的總統提名之爭

◎盧世祥

經過兩個月激烈競爭,執政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已由謝長廷勝出,近一星期來正進行初選之後的統合工作。雖然立委提名程序仍處於民調階段,檢視這次黨內總統初選因選情熱烈而激盪產生的諸多現象、問題及處理,對民進黨本身及台灣整體民主發展,都有不容輕忽的意義。

落後者認敗 展現運動家精神

民進黨總統初選最令人稱道的,當然是黨員投票分出高下之後,不待原先預定的後續民調,落後的三位候選人旋即承認失敗,宣布共同支持領先的謝長廷。這種於選舉結果初見分曉,立即謙卑而有風度地接受選民整體決定,猶如體育比賽的運動家精神,是近年台灣政治文化中有待提倡的要素。在選戰中表現運動家精神,以民主先進國家美國為例,每於選舉結果大致底定,得票落後者通常先致電領先者承認失敗,恭喜對手當選,並保證此後共同攜手齊為地方或國家努力,隨後轉而面對支持者,表示感謝或安撫心有未甘的群眾,強調大家已經打過美好一仗。另一方面,獲勝者面對欣喜激動的支持者,總是先推崇可敬的對手,稱讚其風度,並發表激勵人心的當選感言。

勝不驕或當選者表現不得意忘形,其難度遠不如落敗者的謙卑坦然接受結果。在台灣的政治文化中,落敗者對選舉結果表現運動家精神,並非前無典範,只是近年在政黨惡鬥中,卻有如鳳毛麟角。一九九六年,彭明敏教授代表民進黨角逐總統寶座,事與願違。其後數月,有新聞媒體請彭教授臧否時政,為其所拒,因為彭教授認為自己既已於大選落敗,即不宜批評連任的李登輝總統施政。同樣地,一九九八年,台北市長陳水扁尋求連任失敗,開票之夜安撫群聚於市府廣場的眾多支持者,並引伸邱吉爾名言,強調「對進步團隊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只可惜如此民主範例,台灣的泛藍政治領導人不願見賢思齊,非但七年來挾其國會多數全盤抵制施政,二○○四年大選再敗,聚眾抗爭、「柔性政變」、甚至種種不甘服輸的惡形惡狀手段盡出,其後還前去中國聯共制台;敗選而展現玉石俱焚小人心態的政客,其實不宜從政,尤其不應投入總統大選,以免禍國殃民。

講求民主程序 才能深化民主

民進黨眾天王此次表現運動家精神,凸顯這個土生土長的政黨,相較於來自中國且列寧黨餘緒揮之不去的國民黨,的確民主且進步甚多。行政院長蘇貞昌的表現堪為表率,他選前聲勢浩大,民調亦高,仍於黨員抉擇已定,第一時間即決定謙卑接受公意,力促黨內團結,展現過人的君子之風。黨主席游錫堃有所堅持,黨員投票及辯論程序得以實現,黨內民主因此終獲落實且鞏固;且一旦黨員眾意已決,他不但坦然接受,且居間促成四大天王一起宣示團結。副總統呂秀蓮直言無諱,逕指問題核心,常使得會場內外辯論更為熱烈,道理愈辯愈明;且最後從善如流,也為天王團結補上臨門一腳。

從本質說,民主的結果當然重要,因為公眾透過選票呈現對政黨或政治人物的自由抉擇與付託,必須受到尊重與實現;對於年輕民主國家如台灣,民主的程序也要講求並受重視,方足以深化民主。就此而言,民進黨這次總統提名過程也有可觀之處。

從三月廿四日台灣社舉辦「向人民報告」辯論會起,民進黨角逐總統提名者經過四次言辭交鋒,外加接受新聞媒體專訪,當事人的種種悉經由公開透明程序接受公眾檢驗,而且透過詰辯互動釐清主張與作為,不但是有意競逐大位者負責任的表現,也使中國國民黨相形見絀。民進黨人的辯論,有針對個人政治判斷與人格特質的檢驗,有關於黨的路線與核心價值的辯證,也有切入公共政策與政治運作不同主張的攻防,眾家爭鳴,同中有異,既提供其黨員明智投票之參考,也有助提升民主品質。

民進黨總統初選從起初其高層瀰漫「初選恐懼症」,到最終走到悉由黨員決定人選的大致圓滿過程,一方面可歸因於游錫堃主席的堅持,他強調落實黨內民主是團結的不二法門,對於黨內天王實踐「二不一要」的選後團結及基層黨員不分裂也有充分信心;而民進黨人自主的表現,同樣令人刮目相看。民進黨員及其支持者在四人競逐的賽事中,不免天人交戰,有些社會賢達還出現雙重背書,足見其間抉擇之不易。不過,整體而言,這是一場常識勝過一切的選舉,民進黨人從常識與常理出發,選擇代表他們角逐總統的人選。去年的紅衫軍作亂,使得基層民眾檢驗政治人物及政黨的標準更為明確,前新潮流人馬在這場選舉備受質疑,即與基層民眾數月前這段刻骨銘心經驗有關。這一流派人才輩出,但亦不乏以砲口對內博取「改革派」虛名,及以「大膽西進」與統派呼應之徒,最引基層反感,也影響選舉結果。

開誠布公 凝聚更大團結能量

無論如何,初選結束,即力求團結與癒合之始。民主政治不僅由多數主導,也要尊重少數;既要求同,亦須有效處理分歧。尤其這次激烈競逐過程,勝出的謝長廷關於國家定位及中國政策主張,雖經幾度說明,未必足以盡釋群疑,其於競選期間亦出現為求勝選未慎擇手段的事例,落敗者可以大局為重不計前嫌,勝出者卻不能不開誠布公對內和解,凝聚更大團結能量,進而在明年大選延續本土政權。另外,這次初選也顯現民進黨的人頭黨員結構、爆料負面競選、提名及選舉制度均存在不少應該改進之處;只有實事求是,認真改革,方足以在民主進步之路,無負台灣人民的期待。(作者為資深新聞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