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把BuBu開上火車,如何?

■ 蔡旺洲

取代蘇花高(或南橫高、花東高、中橫高等)不是沒有方法,但政府高層不用心,例如發展台鐵搭載小汽車的運輸模式,可兼顧省去蘇花高的高昂成本,並且讓小汽車使用者可以方便地轉往花東各觀光景點;類似的方法在瑞士、英法海底隧道等國家已經相當盛行,若現階段的台鐵做不到,去國外取經即可,並沒有任何困難點。

蘇花高可怕的是不只是它本身而已,而是接連而來的東部地區高速公路效應!一旦蘇花高確認可行,花東高環境影響更低,為何不可行呢?一旦蘇花高確認可行,南橫高也可因為南迴公路服務水準不佳的理由,而比照辦理,為何不可行呢?一旦蘇花高確認可行,那麼國道六號工程已經從霧峰延伸到埔里,從埔里再延伸中橫高到花蓮為何不可行呢?屆時花蓮將被三條高速公路所包圍,這樣的花蓮還值得期待嗎?

說穿了,這是國道新建工程局的「百年大計」,如果沒有東部地區高速公路效應,該單位將立即面臨裁撤,所以他們所謂的專業評估根本違反「利益迴避原則」,一點都不可信!四月份在原視部落面對面、公視我們的島、公視公民眾議院等節目,國工局都有說明其評估,但明顯是避重就輕、甚至是誤導!

台鐵傾斜式列車在五月八日開始營運,未來台北花蓮行車時間將縮減至約一百二十分鐘,台北台東接近四小時,相對於蘇花高高昂的造價(一千億元新台幣),蘇花高可以創造的時間效用(若不塞車)為台北花蓮約一百分鐘,並沒有明顯優於改善台鐵東部幹線行車速度,但雪山隧道通車以來每逢假日都大塞車。然而整體改善台鐵東幹線服務水準僅僅需要四百億元左右,兩相比較之下,蘇花高可帶來的時間效用並不顯著,卻要付出高成本(包括可見的會計成本、不可見的社會成本等),這不免令人懷疑其專業評估何在?

而且高鐵通車之後,北部或中部民眾往台東或知本地區,也可以搭高鐵至高鐵左營站轉搭台鐵南迴線列車,若自北部出發全部行車時間約三小時半至四小時(高鐵一小時半加計台鐵兩小時至兩小時半),若自中部出發則約兩小時半至三小時,再加上台鐵南迴線未來也將引進傾斜式列車而節省半小時行車時間。

就運輸政策的「永續運輸」觀點看東部交通建設,政府未來該做的事情是,逐步導引小汽車使用者轉移到台鐵、地方客運等大眾運輸業,並且促成運輸業者完成聯運整合,政府輔導或補貼東部地方客運業者,在台鐵花蓮、台東等主要車站提供良好的接駁運輸,以改善旅客抵達終點站卻面臨轉運功能不佳的情況,進而擴大吸引小汽車使用者,所需經費遠遠不及一千億元。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