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擺脫比賽枷鎖 曾宇謙樂路苦甜上琴弓

小提琴家曾宇謙接受文化週報專訪。(記者叢昌瑾攝)小提琴家曾宇謙接受文化週報專訪。(記者叢昌瑾攝)

採訪◎記者楊媛婷 攝影◎記者叢昌瑾

「贏得柴可夫斯基大賽,只是取得一張進入世界古典樂壇的入場券。」24歲的曾宇謙4年前贏得大獎後,演出邀約紛沓而來,但對這個7歲就登上國家音樂廳演出的小提琴家來說,「拿到獎項後,音樂路好走很多,但要怎麼脫穎而出?則是另外一回事。」

放下拘謹釋放感情

曾宇謙這個週末要先後在高雄衛武營與台中國家歌劇院,與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合作演出西貝流士的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與a小調第4號交響曲,票早在兩個月前就全數售罄,相信愛護他的樂迷都很想知道,這首讓曾宇謙贏得大賽肯定的西貝流士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經歷4年時光後,琴音會有什麼變化?曾宇謙的回答很妙,也很有趣:「我更放開了情感。在比賽的當下,大家相對都很保守的,技術不能有閃失是最起碼的要求,至於情感、詮釋、張力等都得有所犧牲。」

比賽獲勝後,曾宇謙不需要再為評審演奏,念茲在茲的是為自己與觀眾演出,他將更多情感投射進演出曲目中。從10歲就開始參加各種比賽的他,坦承轉換演出方式後一度感到彆扭,但很快就調整過來,因為和樂壇大師如指揮家葛濟夫、普雷特涅夫同台時,「只要一次我的狀態沒有準備好,肯定是沒有下次的合作機會,我能做的就是盡可能將自己的狀態準備好。」這些狀態包含將人生的經驗轉成對樂曲的演繹,「對我來說,閱讀當然可以擴充視野,但人生經歷才是詮釋樂曲最好的養分。」

暗盤黑幕終身難忘

14歲赴美求學時,只有父親相伴,即使柯蒂斯音樂院有全額獎學金,但全家仍為父子倆在美國的生活費發愁,雖然有貴人的支持,但那時曾宇謙堅持參加比賽拿到成績與獎金,讓贊助人看到他的努力,在這段賽事經驗裡,曾宇謙經歷許多溫暖,不論是奇美博物館大方出借名琴,以及來自家鄉的支持,也提早「出社會」看到某些賽事的黑暗面:有一次參加某場比賽時,進入決賽的6名選手有5名都是評審的學生,什麼都不是的曾宇謙自然名落孫山,這些傷痛曾宇謙點滴在心頭,也讓他在詮釋樂曲時總能有超齡的演出,「這些經驗自然而然就會轉化到樂曲裡,也正因為人生是不停往前邁進,隨著經驗的不同,每次的演出也都會產生有機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不是透過練習而達到。」

在社群網路尚未發達前,演奏家們只要專注在舞台上的演出,頂多下了舞台再和樂迷打打招呼,但現在不只流行歌手得經營社群網路,古典樂的天團或大師們每個也都擁有專屬的粉絲頁或IG,年輕如曾宇謙自然也感受到社群媒體的威力,曾宇謙的粉絲頁小編就是音樂家自己,甚至也和國外古典樂網紅合作影片,「我常在想,到底古典樂和年輕人能發生什麼樣的關係,那也許透過社群媒體,能夠拉近年輕人的距離。」

曾宇謙親自經營的粉絲頁確實吸引許多人追隨,每一回的貼文都有不錯回響,身為台灣古典樂壇當紅炸子雞,自然也免不了網路上閒言碎語的糾纏,但他從不在意,「我始終認為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我在專業領域內有沒有進步?才是最重要的。」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