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品質外交優先

■ 林廷輝

我國在台灣時間四月三十日與第二十五個邦交國聖露西亞簽署建交公報。

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逐漸雄厚,外交金援財力早已超越台灣,輔以其在國際政治上之地位,拉攏台灣邦交國已非難事,但於二○○二年與我國斷交之諾魯,為何在二○○五年與我國復交?一九九七年與我國斷交之聖露西亞,為何在二○○七年與我國復交?其中除因兩國政黨或領導人輪替促使外交轉向外,對中國援助失望可能是最重要因素。舉例而言,二○○六年八月,非洲馬達加斯加總統拉瓦盧馬納納(Marc Ravalomanana)對中國之工程公司在馬國協助興建一條公路,完工不到半年便發生橋塌路毀事故,「豆腐渣」工程已使中國外交品質大打折扣;二○○七年,「中國冶金建設集團公司」為外交與能源目的,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拉穆(Ramu)區鎳礦場投資約五十億美元,但卻傳出不顧巴國本地勞工權益,引起巴國人民與勞工部長阿科泰(Sam Akoitai)強烈反彈。

中國在推展對外事務時,重視的是這些邦交國取得援助後,是否遵守「一個中國」政策,利於國計民生之基礎建設品質卻不甚重視,引發諸多糾紛與問題,相信未來十年內,「Assistance from China」恐怕失去非洲、加勒比海及太平洋等地區發展中國家信心。

台灣在金援實力無法與中國匹敵下,邦交國數字增加所代表意義並非外交迷思,而是對台灣外交品質之肯定;台灣倘能依每個國家不同的國情與自然環境,協助邦交國發展具特色之經濟活動,例如台灣深耕經營使台商遍及帛琉之觀光業已成該國重要財政來源,相信精緻外交將與台灣精品等同可行銷全球,有利於台灣邦誼鞏固與外交口碑之建立。(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