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關係法》四十週年之後

今年屆逢《台灣關係法》四十週年,美國派遣高層級代表團訪台,團員包括前眾議院議長、國會議員與涉台高層決策官員,此一龐大陣容象徵川普政府對台灣安全與友誼的重視。加上最近美國陸續通過《台灣旅行法》、《二○一九年國防授權法案》與《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在美中貿易戰白熱化,及中國屢屢在周邊敏感領域進行軍事刺探行動,更以演訓之名繞台擾台,甚至跨越台海中線對台灣挑釁,引發區域緊張之際,美國特別重視《台灣關係法》四十週年,所欲表達的意涵深值得剖析。

《台灣關係法》是一九七九年美國與中國建交,為了確保台灣的和平與繁榮所通過的美國國內法;它的主旨在於,「協助維持西太平洋之和平、安全與穩定,並授權繼續維持美國人民與在台灣人民間之商業、文化及其他關係」,以及「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來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杯葛及禁運手段在內,將被視為對西太平洋地區和平及安定的威脅,而為美國所嚴重關切」。換言之,在美台斷絕邦交之後,美國仍透過國內法的形式,提供台灣安全實質的保障,以遏止中國的軍事冒進行徑,維繫了近四十年台灣的安全與區域和平,而台灣更因此成為民主陣營在西太平洋及印太地緣政治板塊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此外,美國更依據《台灣關係法》的授權成立「美國在台協會」,推動美台之間的交流,促進兩國經貿與經濟的合作互惠,使得並無正式邦交的美台關係實質上更趨緊密,故而將《台灣關係法》與美國對台「六項保證」,視為美台之間與區域穩定的重要基石,絕非誇大之詞。

職是之故,《台灣關係法》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堪稱發揮定海神針的效力,然而近年地緣政治與區域經濟連結出現重大位移,對台灣如何有效自我防衛,以及亞太、印太區域的再平衡形成嚴峻挑戰,乃是現今台灣必須提早因應與規劃的課題。其中,對印太穩定與台海和平的最大挑戰,係中國欲成為區域強權而展現出與美國對決的行動與野心;而中國成為新興強權,最直接的衝擊便是台灣,因此,美中台關係未來的轉變脈絡,更值得觀察與分析。

其實,當代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演變有兩大軸線:一是由於美國意圖聯中制俄,支持中國進入國際政經體系,包括加入WTO等,使得其改革開放得以與國際經貿體系接軌,獲得外來的資金、人才與技術的挹注,經濟乃有快速成長。尤有甚者,美國更期待中國在經濟發展之後,能夠打開封閉的政治體系,推動民主化,成為國際社會的良善成員。不料,中國經濟雖因採行國家資本主義而茁壯,但政治卻日益封閉獨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民主漸行漸遠,且因中華帝國夢的構築,對外擴張行動日益彰顯,反而變成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

另一個軸線則是台灣在同一時期,不但創下經濟奇蹟,展現繁榮與富足的景象,在政治上更由威權統治蛻變為民主政體,且因直接民選而具有獨立自主地位,不再是國際社會眼中的麻煩製造者、問題,而是成功的故事。復以川普當選總統後,推動美國優先政策,極力引導製造業回流,矯正美中貿易失衡,因此爆發美中貿易戰,使得美中台板塊難得向台灣傾斜,美台關係出現近四十年來最大的轉折。

不可否認的,川普政府近來通過《台灣旅行法》等三法,放寬美台資深官員互訪,加強美台軍事合作、對台軍售及強化台灣自我防衛能力,無異以實際行動實現對台安全承諾,大幅提升美台關係。但仍不免存在重大隱憂:其一,中國向美國挑戰強權地位,形成「修昔底德陷阱」,美中確有陷入熱戰的風險;其二,中共以強大的銳實力對台統戰,無論假訊息、網軍或直接培植國內代理人,在在企圖瓦解台灣心防,以致國內親中聲浪確實比過去更高張,尤要者,明年總統大選可能參選人之中,不乏親中標籤旗幟鮮明者,一旦彼等勝出,台灣恐有遭到敵人以民主手段傾覆民主與主體性之危。由此可見,歡慶《台灣關係法》四十週年之際,台灣的命運及其與國際地緣政治、經濟的連結,正面臨最重大的威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