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手機記者/從Google到PeoPo 公民新聞上路

■ 何國華

月中參加了拉斯維加斯NAB廣播電視器材大展系列論壇,以News 2.0為主軸,公民新聞與新媒體發展成為對話焦點。

會中動見觀瞻的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指出,年輕人已重新定義傳播中介機制,傳統媒體進入公民主導世代,部落格興起,就是因為公民有話要說;廉價攝影機、低階剪輯軟體,迅速侵蝕傳統電視的產製專業。

這也是「點擊產業」(Hit Industry)的新競爭時代,Google內容協力副總裁David Eun在「寬頻影音革命性衝擊」討論中指出,Google對未來的思考,已跳脫傳統網頁點擊概念,轉而鼓勵內容擁有者,透過Google架設電視頻道。

Google與Yahoo影音新聞,已經改變傳統新聞產製流程;閱聽人拒絕配給式新聞提要,而是透過網路,自主排序個人新聞。因此,Google鼓勵每一個人上傳內容,透過分享、複製,提高個人影音流量,獲取應得利益與知名度。

美國前參議員George Allen在「上傳、下載、超載:二○○八美國大選媒體策略」強調,今天美國選民的投票行為,明顯受到MySpace、Facebook、YouTube的影響。民主黨競選經理人Joe Trippi,更以引起爭議的希拉蕊與歐巴馬「1984」影片為例,指出短短幾週即有超過四百萬人次進入YouTube瀏覽「1984」,凸顯的正是影片爭議性高,殺傷力也不小。

回顧四月十六日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槍擊事件時,學生透過手機,拍下現場畫面,上傳CNN iReport。在CNN主頻播出的畫面,觀眾可以清楚聽到連續槍響,看到現場紊亂景象。這也引起NAB論壇「廿一世紀網路社群」與談者的熱烈討論,「公民新聞已經上路,手機採訪將成主流」。

不少與談人認為,公民記者集創意、社群、自由軟體開發能力於一身,強勢主導議題、自我審稿,已超越傳統獨斷式的新聞產製專家,不管是Newsvine、Digg、Gabbr都強調編輯權下放、多元內容、社群自治概念,包括Twitter在內,無不在改變傳統媒體生態。

年輕人扮演News 2.0重要推手,他們要求內容可以即時、同步上傳手機、iPod等。不只在國外,我國經濟部四月下旬舉辦的「Web 2.0創新服務點子大募集」當中,我們同樣可以看到整合Google、Flickr、YouTube的funp.com,以及我們報報WeNews的台灣年輕人創意。而今天開站的「公廣集團公民新聞影音網|www.peopo.org」,更是國內第一個公民自主影音新聞平台。PeoPo所強調的正是公民產製內容、影音創意分享、深入地方、結合NGO(非政府組織),進而產生行動方案的公民自主機制。

事實上,從不少高中一、二年級學生,透過「生活科技」等課程,採訪製播影音內容,就可以看到「全民都是記者」概念正在扎根。相信,對台灣民主發展也將具有正面價值。

(作者為公共電視新媒體部經理)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