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拜媽祖 愛台灣

■ 張淑芬

媽祖信仰在台灣民間力量龐大,所以也發展出很具台灣特質的文化活動,其中最負盛名的應是大甲鎮瀾宮的繞境進香及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往北港徒步進香活動。大甲鎮瀾宮每年都有大批新聞媒體報導,炒熱哄抬,其過程與細節大家知之甚詳,論參加人數及藝閣陣頭的陣仗,可以看作是宗教商業行為了。

而白沙屯媽祖的北港進香活動就很不一樣,白沙屯的信眾堅持以徒步方式縱跨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四縣,渡過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來回四百公里到北港朝天宮進香。至於這個宗教活動何時開始,現已無從考據,但當地耆老回憶,從其祖父輩的時代就去北港進香了,可以確定這個傳統已經超過二百年。白沙屯媽祖進香最大的特色在於一切均以媽祖意旨為依歸,除了啟駕、進火、回宮及相關儀式的時辰之外,沒有規劃好的行程,也沒有固定的停駕歇息地點,全部行止由媽祖神轎來決定,向左、向右、走小路、過田埂、有時直直往農田裡衝,信徒也得跟著跑,神轎不停大家也不敢停,甚至不預期的歇駕於民家、工廠、學校、廟宇、市場,更增添白沙屯媽祖婆的神威。進香行程長短不一,一般約六至十二天左右,有時甚至必須連夜趕路,實在是體力與意志力的嚴苛考驗。

虔誠的信徒往往沿路持香跪求白沙屯媽祖婆能移駕家中接受供養朝拜,四月二十三日進香第一天,中午近一點時神轎走過大甲鎮的休閒農漁業園區「匠師的故鄉」遊客服務中心,負責人夫婦跪在門口祈求媽祖能駐駕賜福,此時只見神轎左右搖晃似在考慮,最後白沙屯媽感受誠意帶領大家入內休息,這家農漁園區是大甲鎮發展鄉鎮特產、極富農村人文的生態活動中心,也是扎根台灣的本土觀光產業,白沙屯媽能選擇駐駕於此,可見台灣媽祖替台灣拚經濟,實在真感心。

一個這麼有台灣特色、不虛華、樸實、以單純的宗教信仰心情走遍中部農村、庄頭、漁村的白沙屯媽祖進香,祂所富涵的精神不只是宗教活動而已,二百多年來的信徒串連更團結起民眾的感情,拜媽祖、愛台灣,愛先民祖祖代代傳下來的土地,這些深藏在民間安分守己的民眾才是穩定台灣最大的力量。

(作者為台灣母語教育學會理事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