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2009台灣可能缺煤

■ 方良吉

地球日前後,包括蘇花高、關燈一小時等,有關環保的議題,突然多了起來。其中之一,是先前台電在彰濱地區的燃煤電廠新建計畫因環評受阻。煤炭因氣候變遷的議題,而一向不為眾人所喜。面對電力供需與環境保護的衝突,我們能有什麼不同選擇?可惜的是,在下一個新能源的世紀來臨以前,人類還是注定要與煤炭和平共存。

也許有人說為什麼不用較乾淨的天然氣或再生能源?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天然氣的來源有限(台灣從印尼進口的兩個液化天然氣合約二○○九年有一個到期),而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太高,加上供應穩定的問題,台灣除非不要經濟發展(以相同熱值而言,簡略的比較,原油價格是煤價格的三倍,而再生能源成本約是原油的三倍),否則我們現在還是不能和煤炭說再見。

現實既然如此,我們有沒有好方法讓煤炭應用能乾淨一些呢?多的是!主要包括燃燒前煤炭洗選與摻配,運用氣化複循環增加效率,此外煙道氣污染物的去除以及二氧化碳捕捉與封存等。這些相關技術對台灣而言,困難度雖高,但也不是不能突破。但是很不幸的是,這些淨潔技術的應用和煤炭品質的選擇性有密切關係。假如沒有辦法買到合適品質的煤,所建造乾淨的發電程序也就沒什麼效用。

台灣會不會缺合適的煤呢?會不會因為缺煤而導致電力供應短缺?危機非常大,而且可能在二○○九年以前發生。

目前全世界煤炭進口國中,前五名依序為日本、韓國、台灣、德國與英國。二○○三年以前,中國還是世界第二大煤炭的出口國,二○○七年元月,中國已成為煤炭淨進口國。預估中國煤炭年需求量將超越廿五億噸,占全世界百分之三十七。雖然中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有一千億噸以上,然而因火力發電燃料的龐大需求,未來對煤炭的需求還會繼續增長,且中國已開始與日本、韓國和我國展開十分激烈的市場競爭。台灣自然無法依賴自中國進口的煤炭。

此外,對全球煤炭供需舉足輕重的中、美、日、韓、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六國,今年已經開始針對煤炭的議題成立了夥伴聯盟AP6(www.ap6.au或www.asia pacificpartnership.org),身為世界第三大進口國的台灣,卻沒有辦法參加,對國家的發展與安全形成一個重大的缺口,保障合適品質煤炭等能源資源的穩定供應,尤其是二○○九年印尼液化天然氣合約期滿的因應,已經是攸關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

(作者為前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執行秘書)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