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文化差距小 商業差距大

為什麼那麼多中小企業登陸失敗?

■ 白麟

日前,馬英九先生在一場公開的演說中再次提出所謂的雙黃金航區的論述,認為這種策略再加上台商在中國的人文優勢、語言上的優勢,可以讓台灣的經濟成長率達到百分之六。這種認為兩岸的文化與語言上的相近,對台灣的企業一定是一種利多的想法普遍存在,但實際上卻未必正確。

關於兩國文化差異對於跨國企業涉足新興市場的影響,一直都是國際策略管理探討及研究的一環。早期的文獻指出,母公司與進入市場的文化差異越小,企業所受的阻力越小,因此公司多半採用獨立子公司的型態登入,以便充分的利用當地資源並掌握主導權。但是,近年來許多學術論文卻作出相反的結論。當兩國文化差異過小時,文化、語言不再是一種優勢,相反地,有可能會成為一種劣勢。

研究文化差異對企業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就會討論到所謂的心靈差距(Psychic Distance)問題。所謂的心靈差距,是指兩國的文化差距(Cultural Distance)加上商業差距(Business Distance)的綜合指標。早期的理論,譬如馬英九先生所言的人文優勢,都是僅僅著重在於所謂的文化差異上;後期許多瑞典的經濟人,則在文化差異如風俗、語言上再加上一個兩國的商業差距,如法律條例,兩者加總得出來的就是所謂的心靈差距。如果我們將台灣跟中國的心靈差距列出來做個對比,我們會發現,兩岸的文化差距雖小,但商業差距卻很龐大。這種文化差距小,商業差距大的情況,對中小企業而言不見得是好事。

因為跨國企業之所以要進入一個新興市場,主要是要利用當地不可取代、不可移動等等的特殊資源,如消費市場、技術資源,並藉此擴大企業的優勢及利益。當文化差距小時,造成台灣企業與中國企業資源的快速流通。但兩岸商業差距大,卻造成台灣公司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熟悉當地的法令及商業習慣,變成台灣企業除非能夠在短時間內進入狀況,不然的話,文化相近造成的資訊快速流通,將會加速中國同質性產品的出現。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台商在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初期可以獲得不錯的利潤,但一段時間後,同質性的大陸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這也是為什麼文化相近造成的中小企業成長可在歐盟內發生,在兩岸上卻沒那麼明顯,因歐盟各國的文化及商業差距都非常低。

因此馬先生若單純地認為兩岸文化差異低是一種優勢,恐怕將企業問題過於簡化,將答案過於美化,對於解決兩岸中小企業真正的核心問題,恐怕於事無補。(作者目前正在歐洲攻讀策略管理博士班)


國際理解教育

■ 邱琡雯

新移民女性在台灣社會的能見度逐漸提升,從到處林立的東南亞小吃店,到校園多元文化週的活動展演,一般人越來越容易在公共空間看到她們的身影。

以台北市政府教育局《九十四學年度台北市國民小學多元文化週成果彙編》的資料來看,活動實施時間一週,實施方式之一是邀請新移民父母到校向該班學生介紹母國生活及文化特色,提供學生欣賞學習,像是介紹東南亞(為主)的美食、歌謠、服飾、名勝、遊戲、特殊節慶以及簡單的打招呼用語等。

其實,邀請在地外國人到國中小學校講授異文化的這種課程設計,在許多接受移民的先進國家都已行之有年。以筆者在日本川崎市進行的「國際理解教育中的亞洲女性民族文化講師」研究為例,「國際理解教育」是教導一般人認識差異、理解差異、接受差異的啟蒙教育,這是身為二次大戰戰敗國的日本於一九五○年代初期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推動的國際理解教育而引進的。但直到一九八○至九○年代,才將目標從培養「國際社會中活躍的日本人」,逐漸轉向至「與日本國內在住外國人的共生」,因此,師資來源之一,就是聘請日本在地社會的外國居民到校介紹自己的母文化,從基礎教育開始,培養異文化的相互理解與尊重。

若從身為民族文化講師的外國居民立場去看,國際理解教育還具備了以下目標:首先,外國居民做為社會參與的行動主體,他們拒絕被接待社會一直視為弱勢者或是等待救援的可憐人,也拒絕只被要求穿上民族服裝載歌載舞,當成園遊會中供人觀賞的佈景道具。其次,授課內容在深化對異文化知性上的理解,而非僅止於母文化的介紹或展演,同時也強調外國居民現身說法在日本的生活體驗,包括被歧視等不愉快經驗及各種問題的解決之道。

台北市的校園多元文化週,只是初期的試辦階段,從各校的回饋與建議中還發現,有的教師認為,鼓勵平素內向的外配家長上台,介紹自己熟悉的語言文化,可以增強家長及其子女的榮譽感與自信心。但也有老師反映,不少活動是以有外配家長的班級而非全校師生為對象,外配子女(特別是高年級者)未必願意暴露身分,他們不希望被標籤化。因此,未來如何將國際理解教育列入基礎教育課程的一環,而非只是臨時短暫的年度活動,以及如何善用新移民女性做為有效的師資來源,都是值得主事者深切考量的課題。

(作者為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