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停止健保壟斷

■林世崇

健保,真的是成功的社會福利政策嗎?

以加拿大為例,他們的健保福利政策,使得醫療費用劇增,因此限制醫院診療項目的實施,病人重大檢查,例如心導管、核子掃描,都已經排到數月之後。有些等不及的病人,只好自掏腰包,飛到鄰近的美國接受檢查或治療。筆者在美進修期間,就曾碰到這些例子。

國內的健保支出已經捉襟見肘,所以用「總額給付」方式來支付醫療院所的費用。簡單地說,「總額給付」是以固定總額(不變的財政數字),支付醫療費用。但是病人使用醫療次數逐漸增加,醫療成本也增加,但健保局付出去的總額是不變的,於是演變成今天醫療院所花了十元治療病人,但卻只收到健保局的六元。診療量越大,醫療院所損失也越大。為了生存,醫院只好限量診療檢查,像加拿大一樣,再不多久,國內民眾接受重大項目檢查,將會大排長龍。

如果健保局已經無力再承擔全民的醫療支出,應該勇於承認,而不是以「總額給付」、「卓越計畫」、「微調計畫」來飲鴆止渴。甚至應該考慮退出市場,開放競爭。

因為健保繼續壟斷下去,病人不能選擇就醫方式,高價藥品不能用,其他商業保險給付,也只限制於住院,或特定項目,只有健保全包,沒有其他商業保險的競爭,完全與自由經濟競爭進步的原則背道而馳。

筆者認為,每個人對於自己的健康與醫療有決定及選擇權。在公平競爭原則下,應該開放同等就醫項目的醫療保險市場,各家保險公司可以推出各種不同的醫療內容及保費,民眾可以依自己的年齡、健康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醫療保險。

(作者為美國心臟學院院士,心臟醫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