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又見內閣制呼聲

◎ 陳茂雄

憲改是近日相當熱門的話題,賴清德卸下行政院長職務時呼籲,希望改變憲政體制,部會首長由立委兼任,也就是推動內閣制,此議題引人側目,因為它打破了綠營一向主張。以前曾有綠營憲法學者主張內閣制,因為它較具完整的民主精神,只是綠營主張總統制的聲音太大,壓過那位憲法學者。

民主體制發源自英國,貴族經過一番奮鬥才爭得立法權(後來立法權移轉到平民所組成的下院),國王掌控行政權,國會擁有立法權,孟德斯鳩也提出三權(行政、立法、司法)分立說,美國就以它為藍圖建立了總統制。只是英國的三權分立只維持一段時間,後來行政權也移轉到國會,由國會多數黨組閣。

憲政學者往往喜歡內閣制,因為內閣制的內閣由國會產生,國家的權力中心在於國會,而國會屬合議制,任何人不能獨斷,且由國會議員兼任的內閣經過地方選舉的洗禮,懂得主流民意,不像總統制的國家權力集中在總統府,部會首長只聽命於總統。

雖然憲法學者認為內閣制較民主,可是綠營一向主張總統制,主要的原因是民進黨有可能選上總統,但要成為國會多數黨很難(二○一六年屬異數),主要的原因是民進黨只是權力暴發戶,常出現權力的傲慢,所以群眾基礎遠不如中國國民黨。擔任閣揆一段時間的賴清德卻爆出內閣制的主張,乃有其特殊的原因。

在台灣常有人埋怨總統獨裁,可是台灣總統的權力遠不如美國的總統,美國就沒有這些問題。其原因是美國是相當講究制度的國家,只要依循制度,總統制不會出問題。然而台灣還有一部分人停留在人神不分的世界,任何政黨,都會有一部分人將登上九五之尊的政治領袖神格化,既然是神,所做的都是對的,不容許任何人挑戰。

被神格化的總統,若有地方選舉的經驗,多少還能抓到主流民意,也能體會自己是人,不是神。若沒有地方選舉的經驗,聽到信徒的歌頌聲也會跟著自我神格化,站在雲端看凡塵,完全抓不到主流民意,認為自己為蒼生設想,卻不知道自己正在對抗主流民意。看到台灣政壇的缺失,賴清德才想到能真正抓得到主流民意的內閣制。

(作者為中山大學退休教授、台灣安全促進會會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