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抗中保台靠經濟

◎ 葉俊雄

十一月地方選舉的結果震撼綠營,蔡總統立即辭去民進黨黨主席,也宣示反省檢討。接下來的批判/討論的文章/論述如排山倒海般淹沒媒體。綜觀這些論述,民進黨敗選因素大體上可歸屬三大類。

一、經濟因素:依據報導,蔡政府創造連續二十四個月出口成長,馬政府卻有連續十六個月出口萎縮。又蔡政府在兩年半期間將國債減少九十五億元,而馬政府八年任內,國債增加一.七三兆。還有,自由時報十二月二十五日報導,「行政院主計總處昨公布二○一七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四十七萬元(平均每月約三.九萬元)、年增一.九八%」;薪資平均數為六十萬元,兩者比率降至七十八.三%,差距拉大。雖然蔡政府的經濟數據亮麗,但也隱含貧富差距擴大,這雖為世界性的困擾,但基層人民和年輕人的肚子沒顧好會顯現在選票上(民報邱垂亮文)。

二、改革因素:改革一向都是痛苦的,必然會使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受損,一般而言,也會有部分人受益。而年金改革的受損者明確,但受益者卻不明顯,所以受損者發飆時,無人出來為政府仗義執言。一例一休卻是勞資雙方都不滿立法院所立的法律,同聲批鬥政府,好像只有受損者,而無受益者,真奇怪。是立法委員不知勞資雙方所需嗎?還是人民被寵壞了呢?

三、中國因素:兩年多來,蔡總統堅持「無九二共識」,值得讚許,事實上,也從未有任何九二共識的文件出現。但自她就任起,中國就一路追殺蔡政府,想盡辦法打擊威脅臺灣,幸好政府也能見招拆招,度過難關。但中國藉網路普及與訊息能快速傳播,以國家之力,指揮專業組織製造及散布假新聞,協助藍營進行心理宣傳戰,這就非溫吞的公務體系能快速即時應變了,而民間綠營也未能組織起來與其對抗。此外,部分激進臺派不滿蔡總統的柔性處事方式,中國藉機挑撥,點把星星之火,就能激發他們的憤怒和高昂鬥志,兩年多來烈火燎原,從未止息。

自蔡總統就任,綠營就已輸在起跑點,一路走來,友軍間還互相牽制,勝負不難預測,只是未料到此次選舉,綠營傷得如此慘重。吾人不知蔡總統「反省之旅」後有何結論,以及其未來走向為何,但必然要忍辱負重。要在約一年後的大選獲勝,經濟將是第一重點工作,明年的施政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讓基層人民和年輕人有感、有希望與有信心,但要在短期間內(如六個月)就有可見的成果,挑戰性極高。此外,也不可漠視年輕人和中間選民的選票流動性,而改革可能要放緩,以降低負面衝擊,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還有,民進黨也要發揮溝通的才智與手腕,要能與激進臺派同舟共濟,協同抗中保臺。更重要的是,中國仍會不擇手段,更強烈地介入臺灣選舉,一定要組織政府機構和民間團體,攜手並進從事防禦和反擊假新聞的要務。

(作者為退休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