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也談陳美伶雙語國家藍圖

◎ 張睿銓

日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接受《Taipei Times》專訪,說明「二○三○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提及許多與英語教學相關的提議作法,用心良苦。然就筆者教學經驗來看,仍有必須補足之處。以下僅就最關鍵一點提出建言。

誠如陳主委專訪中所言:「我們希望二○三○年之前,每個人都有勇氣、也有能力用英語來說、聽、讀、寫。」這句話點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先試想:我們的孩子,使用母語時,是否有能力勇於表達?是否有能力表達完整的想法?若沒有,是因為我們沒有教母語或平常沒有用母語溝通嗎?或者,是否我們的教育方式根本不鼓勵孩子勇敢表達意見?用母語就已無法勇敢表達意見的人,並不會因為用了另外一個語言就變成一個創意無限、侃侃而談的人。

語言學習要克服的不只是語言,還有許多更根本的人格養成和文化背景,這絕對超乎一個語言教學計畫能含括的範疇。我們必須更宏觀地從我們對未來教育目標的想像、改變教學方式和入學方式著手。訪談中提及陳主委參訪德國時,對方官員皆能使用流利的英語溝通。然而,陳主委應能注意到德國的教育觀念和方式與台灣不同的地方(例如入學方式、選擇上大學的人口比例等),德語和英語的關係(皆為日耳曼語系),而這些其實都和英語的學習成效有重要關聯,不完全只是因為他們的英語教學品質或師資因素。

筆者認同改變要及早開始,但我們面對的不會是單純語言教育而已。不妨視為一次重新檢視和調整我國教育制度的契機,同步讓師生改變學習和教學的方式、態度,輔以新的英語教學方法。相信在二○三○年之前,不只是英語,任何語言的成功學習都將不會是問題。

(作者為中興大學外文系講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