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拚經濟的龜與鱉

◎ 張昭仁

拚經濟是台灣綠藍政客口中最大的共識,兩黨的做法雖然不同,卻是龜與鱉的差別。

藍政客拚經濟的萬靈丹就是中國,不管是貨出去還是人進來,就是中國市場與觀光客,中國的萬靈丹如果那麼有效,馬政府執政八年,經濟成長年年崩壞,最後從正成長轉為負成長。貨進中國,農產品要到中國市場,他們沒有農產品嗎?以中國的國民年所得不到台灣一半,台灣農產品可能有好利潤嗎?何況農產品有時效,運費加上賣不掉的貨,你賺得到錢嗎?至於人進來,與中國合夥的人士早就從旅行社,住宿到交通運輸一條龍,一般人民賺得到錢嗎?名勝區充滿一輛輛遊覽車,排擠了日本、東南亞的旅客,人民賺到比較多嗎?何況你要他們的農產品市場,觀光客,他們要你的科技專利,專利被取走了,廠商到中國了,工作機會沒了,人民會得利嗎?用產業優勢換夜市蠅頭小利,可能是連西裝換內褲都還不如。又不是沒有經驗,馬政府發消費券的經濟慘況,大家都忘了嗎?

綠政客拚經濟的特效藥就是BOT加基礎建設。BOT是二十年前國民黨發明的,民進黨執政後,發現太好用了,不斷發揚光大,BOT政府出土地,由財團出資建設,蓋好後,財團租賃五十年使用,政府接著舉公債將BOT周遭的交通建設做好,一個窮鄉僻壤的地方,在財團建設之後,馬上成為宏偉的建設,看起來地方繁榮了,但地方人民除了高額公債外,受益了嗎?離你住家不遠處蓋了宏偉的建築物,有活動時,車水馬龍,熱鬧萬分,車進車出,你仍然住在那個有壁癌的舊公寓望著不遠處的繁華,你的兒子女兒還在為22K爭食,你會做何感想?「山也BOT,海也BOT」是電影海角七號中馬如龍在諷刺國民黨政客的一句話,竟然由民進黨承受,最後的結果當然就是政權打包走人。

拚經濟其實沒那麼複雜,可以從軟體與硬體兩方面著手,軟體方面是人才培養,教育是根本,台灣的教育是七十年前為加工區經濟形態而設立,不管課程,教學方法都跟不上時代,語言與技術是兩個根本,早該英文官語化了,讓年輕人能與世界接軌,賺世界的錢,在矽谷看到有外語教育的台灣年輕人有很好的收入。技術,早該分科教學,從高中起就培養他們的職業專長,幾年後,語言沒問題又有職業技術,在台灣或世界各地都能賺錢,不用困於台灣的22K或中國的10K,硬體方面是依世界產業走向,發展特定產業園區,以現在的新經濟,有些智力導向的園區也不用太多硬體支出,有人才,有產品,有世界市場需求,讓園區產品能行銷全世界,賺錢回饋家鄉,改善有壁癌的舊公寓,這才是拚經濟的正道。能夠做到這樣,人民會離棄你嗎?

(作者為加州會計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