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草山行館 這樣最好

■ 黃信彰

草山行館火場鑑定報告出爐,報告中關於發現汽油(縱火劑)痕跡與多處起火點的推論,幾乎可斷定是縱火;一時之間,政治立場殊異的兩大陣營叫罵頻起,似乎忽略了草山行館原負有的歷史、藝術與文化之身份,以及自許成為「陽明山藝文總站」的開館宗旨。

身為草山行館對外開放以來最為「長壽」的「末代」主任,任職期間又逢行館這兩年來從平淡到炫麗的榮景,自然樂見臺北市政府在災後第一時間所提出的重建計畫。但是,怎麼重建?重建什麼?卻必須有所討論。

這場目前被認為涉及了意識型態對立以及歷史情仇的大火,個人實在痛心之至。然而,如果縱火原因不幸真如藍營所說的是來自意識型態的仇恨,那麼,這位(群)縱火者知不知道,草山行館除了裕仁太子的行啟與蔣中正的進駐事跡之外,根據文獻判斷,它還可能包括了臺灣民族運動領袖蔣渭水等人,在一九二○年代間接資助一起「草山暗殺事件」(詳見四月八日拙文)的反日運動;而這麼一燒,不就把八十年前臺灣人的一段光榮歷史也燒掉了?

於是,我們不禁自問,如果這種對立態度仍在,那麼,我們還要重建草山行館嗎?重建了以後難保不再被燒毀嗎?燒毀後仇視彼此的現象是不是又更加劇烈了呢?

因此,個人建議:目前被燒毀的草山行館遺址一定要保留。我們可以學習國外對於戰爭遺跡的保留方式,以強化玻璃及大型掩體的設備,將幾近全毀的現址就地保存,並在其旁的解說牌裡,不只寫上八十餘年來諸多與草山行館有關之臺灣歷史,同時,更要寫上今年四月七日凌晨因為意識型態對立而引發的這段憾事。

至於原貌的重建,依據個人瞭解,草山行館正下方尚有一處空地,那是當年陳誠副總統來臺時居住的房屋拆卸後遺留之空間,如果法令允許,應當可挪作行館重建用地。如此,不僅在某一程度上維繫了歷史原貌,同時也能撫慰歷史情感。

草山行館的焚毀,將成為臺灣歷史的一部份,我們以保留現狀的方式紀念行館,同時也憑弔仇恨,希冀藉著如此怵目驚心的火場現狀,讓這個島嶼居民的對立可逐日減少,認同可逐日增加。(作者為前草山行館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