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公」路的「公」益性質

◎ 宋力行

十月廿一日臺鐵發生死傷慘重的普悠瑪列車翻覆意外,死傷者多為花東地區的居民,迄今檢討究責聲浪及政治口水如海浪般一波接一波。筆者試著從另一個觀點,來探討花東居民「行」的方面長期不便的狀況,也希望能藉著這個時間點,讓現居決策者的政府官員能聽到生活在臺灣後山居民的一點心聲。

七年前因為國家考試分發,從臺南遷居至花蓮任職公務人員,後山好山好水的天然環境自然不在話下,但每逢需要返家省親的時刻,便是體力與精神上的嚴苛考驗。東部與西部交通的公路運輸大致上可分成往北行經蘇花公路再接國道、往南接南迴公路再接國道,或直接行駛中橫公路往西三種方式。中橫由於山路蜿蜒難行且天候變化過大,除了觀光旅遊以外,通常不會成為選項。而往北的蘇花公路以及往南的南迴公路,近期內也都獲得部分改善,但本質上的崎嶇難行仍未改變。筆者大多選擇行駛南迴路線返回臺南,但因單趟車程約莫需要六到七個小時,每次返回臺南最少需要有三天時間,扣除路程大約僅有一天時間不是在途,其中還要花費因路途遙遠可能導致精神不濟,而被測速照相機強制提領上繳國庫的過路費(花東公路許多路段速限僅有四十或五十KM/H,多數路段還因僅有一個車道而禁止超車),體力、精神及經濟上都受到不小的煎熬。反觀西部的公路交通建設,國道及快速道路一條條興建並串連成一個綿密的高速路網,花東居民竟連一條快速道路都沒有,造成的相對剝奪感不可謂不大。

舉個例子來說,兩、三年前筆者自花蓮行經南迴公路回到臺南後,南迴公路因暴雨致災導致落石坍方而封閉無法通行,幾經考慮後決定從臺南經國道一路北上再經蘇花公路勉強返回花蓮(沿路還要擔心蘇花公路是否也有坍方封閉的情形發生),連同花蓮到臺南這段路程,三天內剛好「被環島」一圈!每每在媒體上看到交通部官員評論東部鐵公路網的建置,總以「使用率」及「成本效益」來作為判斷標準,卻忘了所謂「公」路本身就該具有「平衡城鄉差距」及「保障行路安全」的強烈「公」益性質!一味地以成本及使用率來衡量,以花東人口總和尚不及六都中一個區的人口來計算,花東居民將永遠期盼不到較為先進的公路運輸系統!

花東地區的公路需求及倡議一直被中央漠視,諸如「國道六號東延至花蓮」、「蘇花高到蘇花快再到蘇花改」、「花東快速道路」等議題仍只淪為空泛的討論。在被視為安全性最高的鐵路運輸日前衍生出重大事故的當下,政府相關單位是否該重新檢視「環島快(高)速公路網」的規劃期程,在便利舒適及保障人民行路安全的最高指導原則下,讓人民平安回家的基本需求能儘速成真。

(作者為公務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