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問題不在北漂,在缺移民

◎ 何景榮

眾所皆知,台灣自古就是一個移民社會。我們的祖先除了原住民以外,來自唐山、日本、東南亞;我們與美國、新加坡等移民國家,在本質上並無二致,也因此人才在國境內、外的流動,實屬常態。不料近日來,有候選人劍走偏鋒,將南部青年在北部就業的案例,詆毀為「在台北漂流」,並且作為高雄欠缺就業機會、「又老又窮」的謬證,令人啼笑皆非。筆者在印尼出生、台北長大、美國留學,目前在台中就業;若依照該候選人的邏輯,筆者難道是「中漂」青年? 難道代表了美國、東南亞與台北,都比台中「更老更窮」、更沒就業機會?

事實上,台灣目前的瓶頸,不在個別城市的就業人數多寡,而在全球第三低的生育率,造就「少子化」的趨勢下,台灣不分南北,都逐漸面臨到人口不足、欠缺生產力與消費力的難題。我們不像中國、北韓那類的專制國家,硬性規定國民只能生幾胎、或是「北上廣」等城市的「高端人口」可以多生;因此面對人口的萎縮,台灣只能師法美國、新加坡等先進國家,引進移民來填補人力缺口、提升生產力與消費力。這也是行政院在今年五月推出「新經濟移民法」草案的主因。

對於新經濟移民政策,在野的中國國民黨大肆批評,立委陳宜民更詆毀移民的貢獻,妄言「引進這些低階外籍勞工,會大幅排擠國人的就業機會」,無助於台灣的經濟競爭力。然而綜觀世界各地,像是新加坡與美國矽谷(Silicon Valley),藉由移民的工作表現而提升國家競爭力,以及矽谷生活圈內的帕羅奧圖市(Palo Alto),靠著移民而帶來大量消費力這類的正面例子,不勝枚舉。至於像中國國民黨自己一九四九年「移民」到台灣後,占盡高階職缺、掠奪本地資源的負面案例,在人類歷史上並不多見。所以,請這個外來政黨先檢討自己、別重蹈覆轍,大家就不需對移民政策所帶來的效應過度憂心!

今天的台灣,來自越南、印尼等地的新移民姊妹,支撐起農村的主要生產力;假日台北車站與台中「東協廣場」東南亞裔人士的龐大消費力,更替南北多個城市,創造了眾多商機與就業機會。因此,善加引進更多移民,讓台灣各地不分南北,都能夠「又有錢又年輕」,實為當務之急。當然前提是:別像前述那位候選人一樣,妄言「母語教學浪費時間」,打壓(包括新移民在內)各族裔的母語,造就一個不利多重語言與多元文化的環境,讓有心移入台灣、貢獻所長的移民們望而卻步,白白喪失了台灣增加生產力與消費力、提升競爭力的大好機會!

(作者為新移民二代、大學助理教授、二○一六年台灣十大傑出青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