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說現代話 寫現代文

■ 廖瑞銘

表面上看起來,台灣好像很現代化,其實還差很遠,至少我們的語文教育就落後現代國家數百年。

台灣各級學校的文言文教學多過現代白話文,國民對於語文的美感與運用仍陶醉在古詩詞與古文言的典雅意境,卻拙於運用現代語言溝通意見、交換知識。高等教育中的各種教科書都還是以原文書為主,自然、人文、科技各領域的知識都很難用本國語文做精確描述、傳播,當然也很難翻譯。

「語文現代化」簡單地說,就是「言文合一」的「白話文運動」,就是國民能用自己的語文掌握描述生活周遭事物的一切。西歐從文藝復興開始,脫離古典拉丁文(當時的文言文)的束縛,在各國的民族語言基礎上進行「語文現代化」。

台灣很早就跟上這個世界潮流,在一八八五年就出版第一份台語白話文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一九一七年就有很先進的台語白話醫學教科書『內外科看護學』,一九二六年有台語白話文長篇小說『出死線』。悲哀的是,國民黨政權推行國語政策,殘暴敵視母語,禁毀『台灣教會公報』及台語白話字聖經、書籍,不但斬斷台灣原有台語文現代化的發展,連中國的「白話文運動」也遭到擱置,從小學開始鼓勵讀經、背三字經、背唐詩,國中、高中課本的文言文課文比例至今仍舊居高不下,在各級「國文」教育中,不斷強化文言文教學,各級升學考試、官方考試都要考文言文,在台灣文言文唸不好,有很多關卡是很難過的。文言文有這麼重要嗎?

中國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在二○○三年(時年九十八歲),曾在他們的『教育報』上發表一篇超短文,痛批「提倡文言是時代錯誤」。他說:「現代人要說現代話、寫現代文,開創現代文化。文言的用處只是了解古書,不適合用於現代生活。認為文言比白話優美,那是心理錯覺。…復古風是缺乏時代意識和自信心的表現。」中國的老學者有這麼開通的想法,台灣的語文學者呢?

誠心拜託掌握本國語文教育大權的專家學者們,不要再強迫大家啃讀文言文了。(作者為中山醫學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