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青年時評)探尋台灣視角的辛亥革命

◎ 張經偉

「中華民國」與「台灣」之間,是否足以畫上一個等號?這個問題,或許至今都尚未有一致之答。因而,隨之而來的第二個明顯問題即為:中華民國的國慶日,是否值得全台灣為之祝賀與紀念?第一個問題大概還需時間求解,但第二個問題相較簡單許多,在此就能嘗試回答。

一九一一年,建立中華民國政權(中國第一共和)的辛亥革命,並不是發生在當時是日本領土的台灣。因此,誓死捍衛中華民國憲法的一派,直接希望台灣人們把雙十當成「自己的」國慶,顯然是個易受挑戰的說法。然而,另一邊所謂本土派的一些朋友,常回擊說「中國的辛亥革命跟台灣沒有關係」,或更進一步指出一九一一年對台灣史的意義應該是冰淇淋這種西式甜點首度引進台灣,這些說法可能也應再三思考。筆者認為最貼切的答案介於兩者之間:我們該探尋台灣視角下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代表一個兩千年的帝制國度,要嘗試建立民主共和。這件事情,確實吸引了當時的國際目光(所以革命爆發時,人在美國的孫文才有機會看到報導中國革命的新聞,並返回中國邀功)。台灣社會當然也不會例外於此國際趨勢,因此有了許多受辛亥革命鼓舞的武裝抗日活動與社會運動:從渴望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會派出援軍的余清芳,到參考部分孫文學說以組織民眾黨的蔣渭水。甚至,不同於我們今天,彷彿中日之間一定要選一者親另一者仇之政治想像,廿世紀初期的日本其實也盼望協助中國等亞洲各國再創明治維新,也因此一些當時所謂親日派的台籍仕紳,如林熊徵,亦是出資贊助中國革命。

重大歷史事件,本來就時常跨越國界引起回響(類似案例還有美國芝加哥的乾草市場事件,讓各國關注勞工議題的人們開始紀念五一勞動節)。辛亥革命並非發生在台灣,但要說台人當時關心的是冰淇淋,恐怕也錯估先人們的格局了,那時台灣社會可還未受過白色恐怖恫嚇,因而不會視談論政治為禁忌。

總之,將雙十節的重心逐漸傾向探尋台灣視角下的辛亥革命,或可為問題之解方。西來庵、大稻埕、板橋林家…當然也都會是進行此探尋的絕佳之地。

(作者為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高雄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