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語文運動結合獨立運動

■ 辛在台

哈佛大學享譽國際,也是催生美語書寫的搖籃。美語書寫美國的先鋒人物─愛默森與梭羅,均為哈佛學生。李勤岸教授曾執教哈佛,在彼開講台語課程,此一時期之寫作、演講,集為《哈佛台語筆記》散文集,其深刻用心不言可喻。

中年立志作專業台語文運動者,遂赴美研讀語言學,深信「凡是殖民語華語做會到e,台灣話絕對攏做會到」。李教授「選擇khah無人行e這條路」,於個人,於台灣,皆有非凡意義。

現今,台灣意識席捲全國,惜乎多數本土作家學者,致力深耕台灣價值,仍不改倚賴中文習慣,於是有用外來語闡揚本土價值之怪現象。是以,李教授毅然拋棄中文寫作,為台灣語文身體力行,尤其令人欽佩。他警醒國人:「台灣作家ai好膽放棄殖民語,勇敢學習家己e母語來寫作。咱ai ho台灣一個機會。」由此,李教授亦主張:「想beh ho語文運動成功,一定ai ham獨立運動結合。」誠然,一個國家要言獨立,卻乏自己的語文,開口便是殖民語文,等於在沙灘築堡,禁不起潮汐作弄。

台灣在中國之側,併吞魅影纏繞不去。所謂「同文同種」、「血濃於水」,常為政客所操弄,以將台灣連結於中國,以促進終極統一之目標。台商爭先恐後錢進中國,主因亦為兩岸語言相通。可見,台灣繼續使用中國語文,中國統戰便樂得有此溫床,逞其霸權擴張之夢。

韓國古代長期使用漢字,致無法脫離中國勢力範圍。一四四六年,民族意識大興,捨棄以朝鮮語「吏讀」漢字舊慣,創制韓國文字。往後,朝鮮半島雖仍常受中國、日本支配,但其獨立意志終在二次戰後實現。韓國獨立非僅靠韓文,但無韓文,朝鮮民族欲擺脫中國、日本之同化,只會更加艱難。

語文是一種規範,使用某種語文,往往便會接受它的世界觀。當前台灣狀況,中國虎視眈眈,國家語文闕如,非台灣人之福。本土政權實有責任,整合確定一套母語系統,全面展開台灣語文運動。有志本土意識者,亦應有母語意識,勿以小事忽之。一如李教授所言,語文運動要結合獨立運動,如此,方能完成台灣國家正常化的遠航。(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