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中美貿易戰台灣遭殃?

◎ 林尚榮

今年三月,川普揮出中美貿易戰的第一拳,鋼鋁各課二十五%、十%關稅。七月六日,加碼五百億美元商品、二十五%關稅,中國反擊,外界視為「貿易戰正式開打」,但因這一拳「沒有打中要害」;九月加重出手,兩千億、十%,明年元月起二十五%。

五月,《彭博》專家指出:美中貿易戰若繼續,最慘的將會是台灣;台灣、馬來西亞與南韓的GDP成長率將分別下降一.九、一.三與○.九個百分點。

六月底,《天下》網站,「中美貿易戰,台灣會最慘?!」接著,七月六日「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台灣等十國躺著受重傷」,指台灣的慘烈名列第二。

七月八日,星展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預估,在爆發全面貿易戰情況下,即美中分別對對方產品課徵十五%至二十五%關稅,台灣經濟成長率將減○.六個百分點,僅次於新加坡的減○.八個百分點;而美中兩國將各減○.二五個百分點。

八月十九日,韓國貿易協會表示,以五百億、二十五%關稅的項目預估,對台灣GDP影響程度最大,南韓居次,分別各減○.○二五與○.○一八個百分點。

綜合上述,兩強開打,台灣受傷程度最高。此論點直到九月底《日經中文網》引用亞洲開發銀行的資料,才有了不同。

日經報導,亞開行使用獨自計算模式,在中美貿易戰激化(雙方各對全部產品徵收二十五%關稅)的假定前提下,推算對全球的GDP將被拉低○.一五個百分點,各國影響程度如下:中、美兩國各被拉低約一個和○.二個百分點;台灣將被推高○.六二個百分點,在亞洲僅次於最大受益者越南的二.二四個百分點。

台灣在全球價值鏈參與度高;對中國又高度依賴,只要中國對美國出口下降,一定受衝擊,因為台灣多是將相關零組件賣給中國組裝成最終產品才出口到美國。這是台灣受害慘重的立論基礎,但這樣的論述有其盲點。美中均可能為了迴避關稅而轉向其他國家,而不是消除需求;因此,在台灣、越南、中國都有產能的公司,影響就小,甚至拿到更多訂單。

亞開行發聲較晚,獨排眾議必然有一定的把握。其觀點是貿易戰將加速生產從中國轉移到其他亞洲國家,特別是東協,這些地區對美出口將出現擴大,而愈是與中國有競爭領域的國家,受到的正面影響愈大,如越南。但產業鏈/產能移轉的能力與速度會是關鍵,這是亞開行須充分考量的。

經濟如活水,會自動流向最有利於它發展之處。製造業從中國撤出的趨勢已不可擋,川普只是幫它踩了油門。這是結構性改變,不是過渡。台灣/台商受害最慘?儘管答案不一,但避免過於集「中」的靈活佈局,會是共同交集,這也是台灣未來不得不走的一條路。

(作者為上市公司主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