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四六事件與銅像

■ 黃同學

民國三十八年三月二十日晚間九點多,師院(今台灣師大)學生李元勳和台大學生何景岳共乘一輛腳踏車,被中山北路一派出所員警取締,發生爭執,二人被押往第四分局(現大安分局),用手銬銬於辦公桌腳,並遭毆打,恰有師院同學路過看見,回校通報,十一點,二百多位師院同學趕去救人,提出三條件:懲處員警、賠償醫藥費、登報道歉。

三月二十一日上午十點,台大及師院加上台北市各中等以上學校及高中職學生(當時台北市只有台大、師院、台北工專三所大專院校)千餘人,上街頭遊行唱歌呼口號,包圍中山堂旁台北市警察局,要求劉局長公開向李、何二位同學道歉,並登報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局長口頭答應,但事後並未實行承諾。

三月二十九日晚上七點多,兩校及中等以上學校學生千餘人集結在台大法商運動場(現林森南路與濟南路交叉口,台大法商學院學生宿舍)成立「學生聯盟」。燒營火呼口號唱歌,到十一點散會。會中察覺有特務、警察及國民黨職業學生穿梭其間,蒐證監視。

四月五日,台灣省主席兼台灣保安司令部總司令陳誠得到蔣介石的默許,自南京抵台,下令逮捕學生主謀份子,名單上台大有二十一人、師院七人。五日傍晚逮捕行動開始,師院學生自治會主席周慎源首先被抓,但周生由捕送車上跳脫逃走。二校宿舍在四月六日凌晨為軍隊所包圍,師院全面抵抗,軍隊攻堅後逮捕二百五十餘人,皆押進現在中正紀念堂舊址軍營裡審訊。二百餘人經數日審訊後由學校領回,其餘轉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刑訊,數目未詳,隨即有七人被槍殺。

這就是「四六事件」。整個事件中,台大校長傅斯年力保學生,強硬的作風甚至跟警察嗆聲說,如果要抓學生就先抓他。而反觀師大,當時前後任的校長謝東閔和劉真,無力阻止警察抓人,造成兩校日後學術風氣的大相逕庭,甚至保守的校風至今仍存在於師大校園之中,從學生對校務改革的漠不關心,到學生會主席投票率約十%的超低投票率。至今,台大仍保留了傅鐘、傅園,紀念這位視學生如己出的校長。而師大則選擇填平了學校大門口前的噴水池,豎立起統治者威權象徵的蔣氏銅像。現實中地理距離相去不遠的兩校,校風、社會評價卻是漸行漸遠。

至今,距離四六事件也隔了將近五十八個年頭,蔣氏銅像依舊矗立在師大校門口,一名如此踐踏師大的極權政府領導人,當年立了他的銅像,是專制時代氛圍使然,難以苛責。但是現在,台灣民主化之後,蔣氏銅像紛紛拆除或遷移,師大卻不為所動,實在令人費解。或許,恢復過去的噴水池造景,或豎立孔子的銅像,都比蔣氏銅像更為合適,也更符合師大的教育宗旨吧!(作者為台師大地理系學生)

不只是擁蔣去蔣問題

■ 曾韋禎

很難想像,今天各大學內隨處可見的單車雙載,在五十八年前竟給台灣帶來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這就是「四六事件 」。

四六事件後隔月(五月十九日),陳誠頒佈「台灣地區緊急戒嚴令」,全台進入戒嚴。五月二十四日立法院通過「懲治叛亂條例」,台灣社會正式進入白色恐怖時期。為了進一步箝制學生思想、掌控校園,國民黨政府又於一九五○年制定「戡亂建國教育實施綱要」,推行黨化教育政策。一九五二年規定高中以上學校須設軍訓室,讓軍人正式進入學校。

直到一九八七年解嚴,一九九一年懲治叛亂條例廢除,一九九二年刑法一百條的修正,廢除了言論叛亂罪後,白色恐怖正式走入歷史。但威權時代的遺毒卻長存校園,例如髮禁,直到二○○五年才廢除。然而軍訓教官還在,蔣介石銅像也矗立在各級學校,甚至在師大正門。

在台灣陷入擁蔣、去蔣的對決時,我們更該思考,這套威權時代所建立起來,影響深遠的教育體制、價值觀,到底還殘留多少? (作者為台師大校友)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